↑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森 林 水 滴

①我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

 ②近十年来,我到过好些地方的森林。小兴安岭、庐山、武夷山、三清山等处的森林,我这儿并不想写游记,无意一一描绘它们的细部景色。我想说的,是在那一片深绿,或者墨绿、碧绿、苹果绿、嫩绿赫然构成有层次的山野,你要是登上森林瞭望哨,在山风呼啸中,看群树摆动,仿佛海洋在翻腾一样;那壮观的景色使人顿然忘却世俗许多的纷扰琐碎的事情,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欢愉。

 ③我喜欢在森林里的浓荫下行走,端详着一株株树的英姿:它们有的是疏朗的,有的是繁密的,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屈曲多姿,各式各样的树显示了各式各样的美。在林荫下漫步,有时森林水滴滴了下来,也许是沿着我的面颊流淌,也许是从我的背脊直下,沁人心脾。每当此际,我总是一点也不忙着把它拭去,而是任由它悄然坠下,享受着一种生活于大自然中难得的情趣。

 ④森林是宁静的,但也是喧闹的。有时一只啄木鸟在头顶上笃笃笃地啄着树干,有时一只金花鼠惊鸿一瞥地跳跃而过,有时成群长尾山雀在空旷处振翮飞翔,它都使人感到生机盎然。森林里几乎到处都有小生物,它们都在忙忙碌碌经营着生活,花式品种纷繁到难以胜计。表面上看,好似一片宁静的山林,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真叫人捉摸不透,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内涵深厚,它像一部你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这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原因。

 ⑤听过一则传闻:在张家界林区,当一行旅游者因食物供应不上而捱饿的时候,他们碰上一个森林老人,老人问明原委,叮嘱大伙不必忧心,马上可以协助解决。他返身走进林里,一会儿工夫,就捧着一竹篮花花绿绿的鸟蛋出来了。当旅游者面有难色,表示不惯吃生鸟蛋的时候,老人嘻嘻地笑着,连声说:“有办法!有办法!”再度走入森林里,不一会儿,手捧着煮熟的热腾腾的鸟蛋出来了,原来那森林里什么地方有鸟蛋,什么地方有一眼滚烫的温泉,他全知道。森林之所以吸引人,也在于这本自然的大书,它的人和物,都太丰富多彩了。

 ⑥我曾经这样反躬自问,为什么到森林去,能引起这种深沉的喜悦?这种复杂的感情,不是几句话能够解释得了的。它空气清新,使人脱离尘嚣,它既有莽莽苍苍的粗犷之美,又有纤纤细细的灵巧之美。它像一部博大精深的巨书似的,展现在人眼前,使我们一时完全忘却了琐碎扰人的烦忧,原因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⑦但是细细一想,又不完全是如此。我们喜欢到森林去,又是因为在理性上,我们知道森林和人类生活存在密切关系,如果没有森林,没有树木,这世界将变得多么的寂寞和悲哀!  一望无际的大森林,不论从世界范围来说,还是从中国范围来说,它们的总面积都存在不断缩减的趋势。中国森林面积在国土中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比例。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它也还在逐渐减少之中,我到有“中国林都”之称的伊春去,到森林覆盖面积雄居中国前列的福建去,都能听到人们谈论造林速度比不上砍伐速度,森林面积在缩小中的话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隐忧。伐木丁丁的声音,并非是全可赞美的。那里面也有破坏安宁生活的刀斧之声呢!

 ⑧这样一想,我终于知道走进大森林时所以感到喜悦的缘由,原来,还有一种庆幸的心情:“这里还有这么大一片森林!”“没有看到受破坏的景象,真让人高兴!”

 ⑨这样一想,又觉得在快乐中是夹杂着一点忧伤了。

 ⑩但愿在不太久的将来, 人们对树木,对森林,也都有一份理性的爱。有没有这点爱,可能也是一个文明人和一个愚昧自私者的分野。

                                    (有删改 )

1.仔细读第②段,说说作者是认为森林的景色是“壮观”的原因?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两层语意。

3.第⑤段写了一则传闻,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4.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和作者想表达的主要情感。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