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期望“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杜甫,再到预言“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的梁启超,国人“振兴中华”的梦想代代传承从未改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正从一个农业大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推动经济特区的建立,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庄严宣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重视科技力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世界共同发展。

——十九大报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哪些成就(举两例)?

(3)材料三中“不是收,而是放”是指这个圈后来又扩大了,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这个圈是怎样扩大的?

(4)综合以上材料,从工业化的角度谈谈我国如何走向民族复兴?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