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小题。

跟着杂志去打工

刘怀远

二根宝贝似的手握杂志,背了行李站在城市的一条小街上,这里是自发的劳务市场。街的两边站满和他一般模样的人,他们像摆进农贸市场任由城里人挑拣的农副产品。

二根是第一次出来,是熟读了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后才壮了胆子来的。法宝一般的书,啊,好比走夜路刚好遇见了手电筒,他很庆幸。

有人过来拍他单薄的肩膀:“我厂里缺人,去吗?”二根看着那人的大肚子,结巴着问:“你给多少钱啊?”“你是新人,1000元一个月,等熟练了涨到1500元。”

二根有些动心,他记起杂志里的话,问:“我们有医疗保险吗?”那人拧了眉头,上下打量二根,说:“有。”“有养老保险吗?”“有。”“节假日加班的话是给300%的工资吗?”那人笑了,露出被茶叶水泡黑的牙:“给呀。”二根也笑了:“好,我跟你去签用工合同。”那人说: “你不是两条腿的人,是三条腿的蛤蟆吧?这么金贵!”

周围几个农民模样的都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表明他们和二根划清了界限,不是同伙。那人大喊一声:“1000元一个月,有去的吗?”

周围的几个人立刻围住他,还有闻声往这边小跑的。那人挑了三个年轻的,走了。走时还特意朝二根扭过头,用鼻子很响地哼了声。

二根愣了,翻开杂志又看。是啊,文章里就是这么说的啊,我一句话也没问错啊,农民工要享受和城里职工一样的待遇啊。

过了好一会儿,又有人凑到二根面前:“干建筑的活,1500块一个月,怕脏怕累吗?

“不怕,农村出来的什么也不怕。管吃管住吗?”

“管。”

“给……买保险吗?”二根嗫嚅地问。有了刚才的被人奚落,底气明显不足。

“保险?什么保险?”

“医……医疗和养老保险啊。”

“咱是雇民工,不是请爹回去养着。”那人边说边抬起脚,板着脸往前面走去,三五分钟就领了人折返来。

街上的人少了起来,早晨和他并肩站立的人被一批一批地带走。也没听他们讲什么条件啊,就问了多少工钱、什么工作就急急跟了去,有的连什么工作好像都没问,生怕答应晚了被别人抢了机会。难道他们没有听说过农民工该有自己的权益和保障?

到了正午,二根肚子响起来。二根摸了摸衣兜里不多的钱,舔舔干裂的嘴唇,咽了口口水,权当吃了中饭。二根又翻看了几页杂志,就把它顶在头上遮日头。

太阳偏了西,街上的人更少了,更是不见了来雇工的人。

二根心里急起来,额上沁出汗。肚子饿得难受,他就蹲在地上。

这时,远处有个声音喊:工地上要挖土方的,一天40元……

二根慌忙站起来寻找,想立即就跟定了那声音。起得急了,那本杂志“哗”地一下掉在地上。

二根匆匆瞥了它一眼,径自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摘自《小说月刊》2008年第6期)

1.文章以“跟着杂志去打工”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2.二根对杂志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并据此回答这一变化反映出主人公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3.作者除了写二根,还写了许多“和他一般模样的人”,其用意是什么?(6分)

4.试选择两个角度探究小说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6分)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