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和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于丞相问题的看法有何不同?为此各自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12分)

(2)   依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怎样的阶段性特征?(5分)

(3)综合材料一、二、三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有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高一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