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这种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的做法是从哪里起源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