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潼 关

谭嗣同①

终古②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③不解平。

[注]  ①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本诗写成时诗人才14岁。②终古:久远。③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高山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B. 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 第三句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

D. 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侧重说其桀骜不驯、勇往直前,而侧重说其巍峨险峻、连绵起伏,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语言生动形象。

B. 本诗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

C. 本诗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D. 这首绝句奔放雄健,意蕴深厚,有一股豪迈之气。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