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传家宝

春子往火里添了两根柴,火光映照着父亲的脸,黑红中泛着一层光彩。春子掏出纸烟递过去。

吸不惯,还是这个有劲。”父亲晃了晃手里的烟袋。

村里不时传来炸响的鞭炮,年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40年。”父亲吧嗒了一口口烟,很享受地呲溜了一ロ。

春子低着头,怔怔地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老家遭了大水,你太爷爷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他会些木工手艺,就自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他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

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yuàn hèn。

“乡亲们的情啥时候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

“还不完!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太爷爷,哪会有我?”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篙,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从你太爷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的孙子。”

这有什么可骄做和自豪的?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意回来。

这时候,门外传来凌乱的脚步声。有人过河!父亲站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随着话音,几个村民和老村长推开了门,还拎着酒菜。

老村长说道:“春子也在啊,过了年不走了吧?”

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可可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春子站起来跟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家就在渡口不远的山坡上。

娘刚蒸出一笼馍,冒着袅袅的热气和丝丝的香气。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下子把春子包围了,心里的不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娘似乎知道春子的心思,说:“你爹让你回来就回来吧,有几亩地,饿不死,挣那么多钱干嘛?人这一辈子,名声比啥都重要。”

“娘,别说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春子看到娘的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

过罢年,春子真的就接替了父亲摆起了渡。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春子破例收取费用,一个人一次两元钱。

父亲说,“你不是我的儿子!你到底要千啥?”父亲强压住心头的火气。

春子说,“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

“混帐!是咱欠乡亲们的!”

有好多天,父亲都不敢出门,不敢面对乡亲们。

其实,对于春子摆渡收费,有不少村民倒还是理解的。老村长知道父亲的心思,还特意赶来安慰他,说早就应该收费了。

私下里,有人曾给春子算过一笔账,一次两元,一船按十人计算,每天大概三十个来回,每个月至少有两三万的收入。乖乖,春子要发大财了。

父亲再出门时,明显感觉到了乡亲们的目光跟先前有很大的不同。

春子也有类似的体会,乡亲们的眼神,较之以往,少了温度,多了冷冰冰,多了敌意。

有时当着他的面,指鸡子骂狗,话也说得难听。

报应,报应啊。父亲没少这样哀叹。儿大不由爹,父亲干生气也没办法。

一年后,村里来了一支建筑队,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没有人再坐船了。春子的小船、竹篙和蓑衣真的成了文物。有的村民还幸灾乐祸,说春子要失业了。春子淡淡一笑,没有说话,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

从桥竣工那天起,春子又到外地打工去了。

那天,父亲忍不住告诉老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

老村长的嘴巴半天没合拢,末了说了一句,这个混小子!  

父亲重复了一句,嘿嘿地笑了,眼角里,皱纹里,都塞满了骄傲和自豪。

(选自《小说选刊》,作者候发山,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uàn hèn(_________)

2.加点句“父亲吧嗒了一口烟,很享受地呲溜了一口”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线段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A. 交代几代人撑船义渡的原因   B. 赞美太爷爷的木工手艺高超

C. 侧面写出了当地乡亲的善良   D. 以语言描写刻画了父亲的形象

4.依据全文,简析春子的形象。

5.本文以“传家宝”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