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表2  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11

12

平均最低气温(℃)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3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11

12

平均最低气温(℃)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6分)

2.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2分)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4分)

4.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4分)

5.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8分)

高三地理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