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         毁:毁坏

B.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         倍:通“背”,违背

C.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  谢:道歉

D.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 拟: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招贤良文学之士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以不能罢归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C.弘乃病免归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夫知臣者以臣为忠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孙弘“城府颇深,善用心机”的一组是(    )

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

②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③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

④后母死,服丧三年

⑤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⑥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皇帝派公孙弘前往视察,他了解了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要求皇帝废置边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

B.公孙弘生活节俭,盖布被,少食肉;每次在朝廷上商议事情,他总是开陈其端,让皇帝自己选择决定,自己从不当廷争论。

C.公孙弘曾与大臣们有约,但到了皇帝面,却背弃先前的约定而顺从皇帝,汲黯因此责备公孙多诈而无情实。

D.元朔年间,朝廷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公孙弘屡次进谏,希望停止做这些事情,武帝答应了他。

高二语文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