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求   画      郑武文

忙完公务,已是黄昏,县令执一柄轻罗小扇,布衣软鞋在潍河边漫步。

路过泥坯小房,没有院墙,一位清瘦的老者正在煮鱼。看到县令进来,呵呵一笑,并不多言,如同邻居串门,只是拿了一个小凳请县令坐下。老者三缕长须,面皮白净,并不像农人,倒似读书之人。相比之下,倒是县令黑瘦面皮,几根乱蓬蓬的胡子,更像风雨中谋生的样子。

老者拿出粗瓷大碗.从锅里舀上一碗鱼肉。再倒上半碗自酿的老酒。两人一碰,哈哈大笑。县令得知老者确是读书之人,姓王,是一个落魄秀才,卖点字画为生,暇时到面前的潍河里打点鱼虾,自己食用。

县令怕老者惶恐。只道自己是江南之人,来此做点生意。看天色愈晚,方才起身告辞。隔几日再来,县令自备酒肉,两人把酒言欢,谈古论今,相见恨晚。

县令有次来访,发现王秀才正在作画。县令在旁边观望。微微摇头。过几天再去,问老者:“王兄的画卖得可好?”王秀才苦笑一声,指指身后的画轴:“生意颇苦,难抵米炊。”县令说:“不怕得罪老兄。老兄的画,匠气颇重而力道不足,还需改进。”随即拿起案子上的笔,轻轻一描,顿显虬枝劲骨,力道遂出。王秀才不禁惊呼一声:“先生神笔也,可否收小生为徒?”县令扶起跪拜的王秀才,呵呵一笑:“收徒不必了,咱互相切磋,我倒可勉强指点一二。”于是指点了王秀才几处地方,告知要循序渐进,就告辞了。

过了几日又来,看王秀才所画,并没长进,不禁叹了一口气说:“看来王兄作画,还需要时间。在下不才,卖弄一下,给你画一幅图画,你只需每日临摹,过一段时间再说。”王秀才很高兴,拿来一张大宣纸,说:“老叟眼有点花了,还请先生画大一点,看得清楚。”县令画的是一幅《墨竹图》:在月光下竹子被清风刮得努力折向一边,却有一股宁折不弯的不屈之势。画完题词: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王秀才在旁边看呆了,待到最后,扑通一声跪到地上:“父母官大人请盖印章!”县令哈哈大笑:“缘何知道是我?”王秀才说:“当今天下,能有此气魄、画工之人,除了潍县县令郑大人再无他人。”县令哈哈大笑:“既然知道是我,也不枉我们相交一场,就依了老兄。”随即拿出印章盖上。

过了几日,郑板桥在县衙处理公文,下人来报钱府请赴宴,特别交代有宝贝要让大人看。这钱德贵是有京城背景的潍县大户,多方求郑大人字画不得。县令生性好奇,听说有宝贝,忍不住想去看看。

到了钱府,只见县里士绅豪族都已到齐。大家把县令迎进去,让到上座。钱德贵说:“此有当朝名家一幅《墨竹图》,堪称力作,应为难得宝贝。只是在下尚不敢确定真伪。”

随即展开。郑板桥一看,脑袋一下子就大了:正是几日前给王秀才画的《墨竹图》。周围人一边恭维,一边大声赞叹……

钱德贵更是得意忘形,来到郑板桥面前:“郑大人,老夫所得字画,是您的画,还请鉴别一下真伪啊!”

郑板桥哈哈大笑:“拿来我看。”几个人小心翼翼捧过来,郑板桥拿在手里端详了,随即迅速扯为碎片,扔进旁边的鱼池里,怒道:“赝品!纯为辱我清名!”旁边的人来不及反应,刹那间目瞪口呆。好久,才有人说:“可我们鉴定,确是大人真迹啊。”郑板桥脸一绷:“荒唐!我自己的作品,难道真伪还要别人来说吗?各位请继续,老夫这就去查一下此事,辱我清名事小,欺骗钱老爷罪不可恕!”

遂扬长而去。

(选自2014年第ll期《佛山文艺》,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的设置上很有特色:开端发展用大量文字叙写京城大户钱德贵费尽心思骗得郑板桥《墨竹图》,引君入彀;高潮结尾部分则是郑板桥在钱德贵得意忘形之际,将自己的亲笔画作迅速扯为碎片,出手反制后扬长而去。

B.小说的中心事件是写如何获得郑板桥的字画,求画的“求”字褒义贬用,在此显得更加讽刺,说明郑板桥字画难求,以欺骗手段得到字画也是“求”的另一种境界。

C.小说通过塑造郑板桥这个清洁廉明的官员兼画家形象,给我们揭示了做人应正直、诚信,不为豪强权贵所曲,以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邪不压正的主题。

D.根据小说情节分析,王秀才骗画能够成功,原因有三:以一副落魄秀才样骗取信任,使人起爱护之心;利用和郑板桥相见恨晚情绪,博得信任;以自身学画无法长进,使郑板桥起羞愧之心,从而骗得字画。

E.小说以郑板桥这一为官清廉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希望当今官员要为官正直,不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愿望。
2.小说主人公县官郑板桥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7分)
3.小说中钱德贵特别交代请郑板桥鉴定墨宝,聚众鉴赏,作者写这些情节表现出钱德贵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