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下列小題

新华社近期发表的《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中规定了媒体报道中的102条禁用词,对六类(时政和社会生活类、法律法规类、民族宗教类,港澳台和领土、主权类,国际关系类)用词作出了新的规定。

某同学摘录了以下禁用词条:

①通稿报道中,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男神”“女神”等词汇,可使用“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

②不使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法,而使用“一带一路”倡议。

③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朝鲜族”不能简称为“鲜族”等。

④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或“智障者”等词汇。

⑤不得将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澳”等。不宜将内地与香港、澳门简称为“内港”“内澳”,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澳门)”,或者“京港(澳)”“沪港(澳)”等。

⑥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前苏联",而使用“苏联”。

1.该同学对词条的类属有疑问,请告诉他以上禁用词条中属于“国际关系类”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⑥   D. ⑤⑥

2.该同学就“新华社发布禁用词”事件对学校同学们进行了调查访谈。以下是两段回复。请据此推断,他所提的问题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同学回答:新华社对新闻信息报道的用词作规范很有必要,大家都应该看看。毕竟,说话得体、恰当、准确,能反映出一个人较高的综合素养。

乙同学回答:没必要禁用,历史自然会淘汰那些不好的词语,十年前流行的网络用语现在谁还会去用?

3.该同学要为学校设计一条宣传规范用语的标语,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不使用规范汉语,就不是合格的中国人!

B.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C. 风度在优雅谈吐中体现,文采在规范语言里洋溢。

D. 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信息高速公路的直通车。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