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历史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带有军事安全战略性质,即西汉王朝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攻打匈奴,以“断匈奴右臂”。其实张骞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并没有达到……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之行。张骞……出使西域则更多地带有畅通丝绸之路的战略含义。

——《从“凿空西域”到“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骞“凿空”之行的最初目的与起到的客观效果。

材料二“欧化主义”意即“全盘西化”,是东方国家学习西方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偏向和弊病。在学习西方的实践中,一部分日本人逐渐意识到,既不能不顾日本国情,生搬硬套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寡藩时代的思想和传统,陷入“国粹主义”泥沼;既要努力实现与国际潮流接轨的现代化,又不能被“欧化主义”所同化。由此可见,如何创造日本的现代工业文明,明治政府面临三种选择:“洋魂洋才”“和魂和才”“和魂洋才”。

——摘编自马克㙓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在“三种选择”中最终选择的道路及其影响。

材料三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3)材料三中提到的“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实行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升放”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  ……到明年我们要隆重地纪念一下,明年就是4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2017年9月3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4)结合材料四,回顾“40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你有何感想?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