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传奇荣毅仁

①荣毅仁的一生,上关国家巨变,下系家族荣辱,演绎着经典故事。他从打造商业帝国的民族资本家,到新中国的上海市副市长,从“文化大革命”中的看门人到中信大厦的奠基人乃至国家副主席,在荣毅仁的身上,几个时代的印记交织错落,耐人寻味。

②解放后,对于民族资本家,毛泽东给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荣毅仁便开始积极地配合工作。1957年,41岁的荣毅仁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1959年,荣毅仁调任京城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这是邓小平对他的最早一次的点将。

③“文化大革命”中,荣毅仁一家饱受折磨,荣毅仁的右手食指被铁柱打断,妻子杨鉴清更是昏死过多次,连他们精神有障碍的四女儿智远也未能幸免。在周总理的干预下,夫妻俩总算保住一命,但荣毅仁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在全国工商联大楼被指派去锅炉房运煤,落下了腰疼病。那时他还患有肝炎并眼底出血,由于耽误治疗,最终左眼失明。妻子在绝望之余不免抱怨,但他告诫妻子:“我第一是国家,第二是工作,第三才是家庭,你要记牢。”他对自己儿子说:“这只是生活中的一点曲折,要坚强,要看实质,挺过去总会有出头之日的。”

④“文化大革命”结束,邓小平希望荣毅仁集中力量为国家经济建设做点事,闯出一条新路子。这条新路最终落实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初衷为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服务。荣毅仁担任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在左倾流毒尚未肃清、国门尚未全启的当时,以资本家身份从事“浓厚资本主义色彩”的产业,风险可想而知,他也对人戏言:“我是拣了个酸果子。”昔日荣少爷的实业热情在白发苍苍的年龄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在国家一时难以巨额投资的情况下,荣毅仁自掏腰包1000万,先期启动。当年北京、上海的工商界故友,大多也被荣毅仁招至麾下。

⑤从1979年到1993年,尽管政治地位从政协副主席到人大副委员长,但在办公室里,他一直是兢兢业业的“荣老板”。每天早晨8点左右来到公司,一般要工作到晚上8点左右才离开办公室,还要经常出席许多应酬宴会,每天工作时间往往在12小时以上。中信是董事长负责制,荣毅仁拥有很大的权力,但他对公司重大问题总是召开公司主要负责人员的会议,共同商议,然后根据大家意见做出决议。老同事评价他“与公司贴心贴肉。这跟有些官僚主义领导光画圈圈根本不一样。他属外国人讲的行为科学中的最高一档”。

⑥1992年,荣毅仁向国务院总理李鹏汇报中信工作,希望继续作为改革的试点,并坦言中信的国际化、经济法人和负债经营的特点,恳请给以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使公司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现在国家主要针对行政部门或一般的国营企业而制定的一些法规、办法,不大适用中信公司。”在得到国务院正式批文后,夹缝中生存的中信公司自此走上康庄大道。

⑦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荣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红色资本家”当选国家副主席。这个消息,让国内很多人惊讶,外电也发出感叹,对他的新职务赋予很多联想和阐释。《柏林日报》评论说:“首次提升一位商人和富翁担任国家副主席,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它还向国内外,特别是数百万华侨表明了中国领导人认真对待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决心,亦具有较大政治意义。”

⑧20世纪90年代初,出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国投资者开始驻足观望。日本法制学会会长泽野裕治对中信公司青年职员说,“只要荣毅仁先生还在工作,中国的对外开放工作就不会改变。”世界第二大银行,日本富士银行行长95岁的岩佐老先生,专门嘱咐来华访问的日本记者,务必看看荣先生,看他有没有变动。荣毅仁俨然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和晴雨表。

⑨1998年从国家副主席位置上退下来后,荣毅仁更加低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荣先生多年好友,以往每次访华都会到荣家做客。荣退休后,基辛格也曾访华,却不再有基辛格登门的记录。不知出于谨慎、低调还是喜欢安静,以前的政界朋友要来拜访,荣毅仁一般都是谢绝。偶尔有老同志或旧友、下属来看望,荣毅仁的老伴杨鉴清会亲手递上一杯龙井茶,此时已不再有公务倾谈。

(选白2005年11月3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链接材料】

(一)1978年,陈恒德作为南京钢铁厂的一位普通工人到北京出差,拜访了荣毅仁一家。受到荣毅仁一家热情接待。陈恒德回忆说,他28岁时曾在荣毅仁的面粉厂工作,因为劳累,曾得肺结核。这病当时非常难治,无意间被荣经理听到,就马上安排他前往上海同德医院治疗。用了近两年的时间,顽症终被治愈。一切治疗费用全由老板荣毅仁支付了。

(摘编自《新闻晚报》)

(二)中信公司开创的中国第一:第一次在外国发行债券;第一个开展国际租赁业务;第一个经营房地产业务;第一个涉足国际商用卫星通信事业;第一个开展国际经济咨询业务……等到荣出任国家副主席时,他创办的中信已经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3万多人。而今天的中信,已成为拥有总资产7000亿元、净资产483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摘编自《南方周末》)

(三)1956年,荣毅仁把自己的商业帝国荣氏企业无偿交给国家。1957年,荣毅仁被陈毅誉为“红色资本家”。1985年7月1日,荣毅仁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6月,邓小平说:“荣家对发展民族工业作了贡献,是有功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荣毅仁的一生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家因他而发生巨变,家族因他而饱尝荣辱,他的身上交织着几个时代的印记。

B.荣毅仁在文革中受尽折磨,右手食指被铁柱打断,身患腰疼病,左眼失明,这一切都没能击垮他,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充满信念与希望。

C.在左倾流毒尚未肃清、国门尚未开启的当时,荣毅仁担任中信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从事“浓厚资本主义色彩”的产业,风险很大。

D.荣毅仁勇于承担国家给予他的中信公司的重任,他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地工作,一般在办公室一坐就是12个小时,从不离开。

E.荣毅仁致力于中信公司的发展与壮大,为中信公司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得到了国务院的大力支持。

(2)荣毅仁作为“红色资本家”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文本材料简要分析。

(3)为什么说“荣毅仁俨然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和晴雨表”?请结合文本材料具体分析

(4)荣毅仁是一位传奇式的伟人,请结合文本材料,具体谈谈他“奇”在哪里?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