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三)议论文阅读

知人与自知

①“知人”是什么,“自知”是什么?知人就是知晓他人,了解他人的为人秉性、作风习惯;而自知就是认知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缺点。那么,为人处事要知人还是要自知呢?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②知人者,明其道,能洞敌先机,知人善用;反之,不知人者,只能英雄末路,参败沙场。楚汉争霸时期,刘邦无能却知人善用,他用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用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遗养,不决粮道”,他用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最后成为了汉高祖;反观项羽,自己勇猛善战却不知人,他辱韩信,错失良将,又先后气走陈平、范增,最后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刘邦知人,所以他胜利了,而项羽不知人,只能惨败收场;试想,如果项羽能知人善用,那么楚汉历史是否也将改写呢?由此可见,为人处事当知人。

③自知者,知其性,能闲贫乐道,独善其身;反之,不知人者,只能功败垂成,身死道消。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自知性格如此,不能再乱世中做官,于是退隐山林,潇洒一生。而长平之战中的赵括,因为他的不自知,高看了自己,断送了四十余万将士的生命和赵国的前途。倘使陶渊明不自知,想着在乱世中谋得生前身后名,他能闲贫乐道,自在逍遥吗?正是因为他的自知,他才能摒弃杂念,成为一名震古烁今的田园诗人。反观赵括,如果他能自知,那么赵国也不会大伤元气以至于后为秦所灭。由此可见,为人处事当自知。

④为人处事既要知人,也要自知。那么,如何能让我们学会知人和自知呢?古人说:听其言、观其色、察其行、知其性。做到这四点,那别人的性格本质都会一览无遗。至于自知,先圣孔子告诉我们要“吾日三省吾身”,看到不好的行为,要时常反省自己,如果长此以往,那么我们一定可以自知。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以上两点,那么知人和自知又有何难呢?

⑤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室不闻其臭,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里,我们一定要学会知人,不交损友;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吕氏春秋有云: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所以我们要自知,不断完善自己。学会知人与自知,让智慧浸润我们的心灵。

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 知人与自知。

B. 为人处事既要知人也要自知。

C. 为人处事当自知。

D. 学会知人与自知,让智慧浸润我们的心灵。

2.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论据中用刘邦和项羽对待用人的不同态度来论证为人处事当知人的重要性。

B.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可作为引用论证来论证为人处事当知人这一分论点。

C.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可作为引用论证来论证为人处事当自知这一分论点。

D. “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句名言可以作为道理论据运用到第①自然段中。

3.第⑤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