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从后排坐起

我工作的学校在郊区,位置有些偏僻,通往城里的公交车不多,人总是很多。有一次我和一名学生进城,上车的时候,车上的人很少,学生却一定要拉我到最后一排去坐,我很诧异,问她:“前面有位置,为什么我们要坐最后呢?”

她俏皮地眨着眼睛,悄悄地对我说:“这趟车人特多,我敢保证,我们坐在前排的话,迟早要站起来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坐后排,就万事无忧了。”

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很吃惊,没想到坐公交车居然有这样的讲究。后来,我和一位叫汉克的英国留学生去办事,也坐公交车。我上车后准备坐前排,但汉克拉着我就坐到后排去了。我想起那位女学生,很悲哀地想:汉克该不会这么快就“入乡随俗”了吧!

我提醒他:“我们只坐3站就到了,为什么不坐前排呢?”

汉克很吃惊地看着我说:“难道我们先上公交车的人不应该先坐后排吗?”

轮到我疑惑了,我问:“为什么先上来的就要坐后排呢?”

汉克说:“在我们英国,先上车的人都是从后排坐起,因为这样方便后面的人上车啊!” 我顿时无语,心潮翻涌。

回去之后,我找了一个在伦敦生活过的教授一问,教授笑着告诉我:“没错,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恪守的规矩,这样可以让车厢整洁而不至于拥挤,更重要的是,让后上车的人能在短时间就顺利坐好。另外,他们的公交车上从不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把公交车的前两排留给这些人。”

末了,教授笑着问我:“这下你知道为什么当时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人开着巴士来了吧?”

我恍然大悟,很肯定地回答:“一定是因为巴士里藏着他们国家美好友爱和谐的文化。”我不禁想,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许就藏在这一个座位的选择里。

1.选文中,“我”的心理经历了五次变化,分别是什么?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____)

2.品味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1)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很吃惊,没想到坐公交车居然有这样的讲究。

(2)我不禁想,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许就在这一个座位的选择里。

3.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

4.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主题,有力地向我们诠释了“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其中“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