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得壶记趣

①有一天,我也记不清是春是夏了,总之是三十三年前的一个中午。饭后,我照例到小古董店里去巡视,忽然在一家大门堂内的小摊上,见到一把鱼化龙紫砂茶壶。龙壶是紫砂壶中常见的款式,民间很多,我少年时也在大户人家见过。可这把龙壶十分别致,紫黑而有光泽,造型的线条浑厚有力,精致而不繁琐。壶盖的捏手是祥云一朵,龙头可以伸缩,倒茶时龙嘴里便吐出舌头,有传统的民间乐趣。我忍不住要买了,但仍需按约法三章行事。一是偶尔为之。确实,那一段时间内除掉花两毛钱买了一朵木灵芝以外,其他什么也没有买过。二是有实用价值。平日写作时,总习惯有清茶一杯放在案头,写一气,喝一口,写得入神时往往忘记喝,人不走茶就凉了,如果有一把紫砂茶壶,保温的时间可以长点,冬天捧着茶壶喝,还可以暖暖手。剩下的第三条便是价钱了,一问,不超过一元钱,我大概是花八毛钱买下来的。

②卖壶的人可能也使用了多年,壶内布满了茶垢,我拿回家擦洗一番,泡一壶浓茶放在案头。

③这把龙壶随着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度过了很多寒冷的冬天。我没有把它当做古董,虽然我也估摸得出它的年龄要比我的祖父还大些。我只是把这龙壶当作忠实的侍者,因为我想喝上几口茶时它总是十分热心的。当我能写的时候,它总是满腹经纶,煞有介事地蹲在我的案头;当我不能写而去劳动时,它便浑身冰凉,蹲在一口玻璃柜内,成了我女儿的玩具,女儿常要对她的同学“献宝”,因为那龙嘴可以伸出舌头。

④“文化大革命”初期要破“四旧”,我便让龙壶躲藏到堆破烂的角落里。全家下放到农村去时,我便把它用破棉袄包好,和一些小盆、红木小件等装在一个柳条筐内。这柳条筐随着我几度搬迁,足足有十二年没有开启。因为筐内都是些过苦日子用不着的东西,农民喝水都是用大碗,哪有用龙壶的?直到我重回苏州,并且有了住房的时候,才把柳条筐打开,把我那少得可怜的玩意儿拿了出来。红木盆架已经受潮散架了,龙壶却是完好无损,只是有股霉味。我把它洗擦一番,重新注入茶水,冬用夏藏,一如既往。

⑤近十年间,宜兴的紫砂工艺突然蓬勃发展,精品层出,高手林立,许多著名的画家、艺术家都卷了进去。祖国大陆和港台地区兴起了一股紫砂热,数千元、数万元的名壶时有所闻,时有所见。我因对紫砂有特殊爱好,也便跟着凑凑热闹,特地做了一只什景橱,把友人赠送和自己买来的紫砂壶放在上面,因为现在没有什么小古董店可逛了,休息时向什景架上看一眼,过过瘾头。

⑥我买壶还是老规律,前两年不超过十块钱,取其造型而已。收藏紫砂壶的行家见到我那什景架上的茶壶,都有点不屑一顾,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我说我有一把龙壶,可能是清代的,听者也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知道我没有什么收藏,连藏书也是寥寥无几。

⑦1990年5月13日,不知道是刮的什么风,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厂长史俊棠,制壶名家许秀棠以及冯祖东等几位紫砂工艺家到我家来作客,我也曾到他们家里拜访过,相互之间熟悉,所以待他们坐定之后便把龙壶拿出来,请他们看看这把壶到底出自何年何月何人之手,因为壶盖内有印记。他们几位轮流看过之后大为惊异,这是清代制壶名家俞国良的作品。许秀棠解释说,此壶叫做坞灰鱼化龙,烧制时壶内填满砻糠灰,放在烟道口烧制,成功率很低,保存得如此完整,实乃紫砂传器中之上品。史俊棠将壶左看右看,爱不择手,拿出照相机来连连拍下几张照片。

⑧客人们走了以后,我确实高兴了一阵,想不到花了八毛钱竟买下了一件传世珍品,穷书生也有好运气,可入《聊斋志异》。高兴了一阵之后,我又有点犯愁了,我今后还用不用这把龙壶来饮茶呢,万一在沏茶、倒水、擦洗之际失手打碎这传世的珍品,岂不可惜!忠实的侍者突然成了碰拿不得的千金贵体。这事儿倒也是十分尴尬的。

⑨世间事总是有得有失,玩物虽然不一定丧志,可是你想玩它,它也要玩你。物是人的奴仆,人也是物的奴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围绕“趣”字展开,具体记述了哪些意趣?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只是把这龙壶当作忠实的侍者,因为我想喝上几口茶时它总是十分热心的。

4.文章第⑥段与得壶的意趣似乎并无关系,那么第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