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童年经验赢得世界共鸣

李峥嵘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在宣读获奖结果后,如此评价:“曹文轩的作品书写关于 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的作品也非常美丽,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的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 儿童读者的广泛喜爱”,“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曹文轩能获奖,是因为他笔下人物的童年生活具有浓郁的中国味道,又从这种独特的经验中提取 世界性的能引起广泛共鸣的情怀。

曹文轩是一个自觉使用童年经验的作家,曾在最广为流传的小说《草房子》里写道:“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曹文轩的家乡苏北,以穷而出名。贫穷的记忆极深刻。他吃过一回糠,一回 青草。整天喝稀粥,十五天才能盼到一顿干饭。所谓干饭只有几粒米,几乎全是胡萝卜做成的。但, 家人在困难中的坚韧和无尽的爱又给了他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他的老祖母是一个聋子,日夜思念 上大学的曹文轩。她守在大路口,等待归来的人。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 “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慈爱的老祖母可以说是曹文轩作品中慈爱的祖辈的灵感源泉。形神憔悴的 父亲忧心忡忡地背着病入膏肓的他行走在城市与乡村,则写进了《草房子》。他所有作品中最沉重的

《青铜葵花》,更多地封存了与妹妹的童年生活。曹文轩作品写的是中国故事,故事背后却是人类主 题。“比如,描写的父爱,任何国家的人都能产生共鸣,但是那样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却只能发生在 中国社会的背景之下。我们必须将笔触探到人性底部,那里有共通的人性,有人类共同的喜怒哀乐、 共同的向往和情怀以及共同面临的苦难。”

上一任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玛丽亚·耶稣·基尔曾评价曹文轩作品深刻地展示了生活的真 实,并且能以充沛的情感打动孩子,帮助孩子永远满怀希望地直面生活。曹文轩的合作者、德国著名 插画家索尼娅·达诺夫斯基谈到她为曹文轩的《草房子》创作插画时的感受说,她不止一次地为《草 房子》中的人物和情节所感动,甚至产生了想为《草房子》的每一页内容创作插画的冲动。

曹文轩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有自己的文学理论。例如他的作品有“水”的意象,他生长在江南 水乡,傍水而立。“水,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

他也乐意用水来比喻自己的个性,有弹性,遇圆则圆,遇方则方。但是作品却坚持“洁癖”。他 不会像有些成人文学采取自然主义的写法,“我写不了苍蝇,写不了鼻涕,写不了粪便,写不了腐烂 的老鼠。”不搞语言实验,不会写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肥大的笑容”这样一个句子。更不会搞意识 流、时空倒错、人称的随意转换等现代派手法的。“我成不了现代主义者,更成不了后现代主义者, 我永远只能是个古典主义者。”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说,当前儿童文学十分 繁荣,题材种类丰富多彩,但在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坚持写实风格的作家中,曹文轩是十分 突出的一位。他的作品不仅打动了无数中国小读者,而且感染了国外读者,成为他们认识中国的一个 窗口。“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节选自《曹文轩为什么能成为安徒生奖中国“第一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曹文轩的作品往往有一种“悲伤”的色彩。有孩子问:“曹老师,您的作品为什么总是悲伤的? 您为什么不为我们写一部快乐的作品?”曹文轩说,生活中除了快乐,还有很多不快乐的东西,也是 需要接触和了解的。《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公认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恰恰是悲伤的,而不 是快乐的。“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并且一味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与轻飘,失去应有 的庄严与深刻。”他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描写苦难,穷困的生活、经历磨难的人们、物质匮乏的 乡村……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历过各种厄运的民族,但很多年后再回顾这段历史时会发现,人 们在磨难的同时,也收获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从苦难中升华出的真善美的人性——曹文轩称其 为“悲悯精神”。(摘自《曹文轩为什么能成为安徒生奖中国“第一人”》)

②“五七干校”时期的江南水乡农村,城市女孩葵花因为一个特别的机缘,来到了乡村男孩青铜 的家,成了他的妹妹。聪明而心地善良的哑巴青铜,因这个突然出现的小妹意识到自己作为小男子汉 的责任:家里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他把机会让给了葵花;为了让葵花能照相,他冒风雪站街头卖芦花 鞋,而懂事的葵花不照相,省下钱来买纸笔教青铜识字。灾年没有吃的,他想办法挖芦根、抓野鸭给 葵花解馋……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一家人互相扶助,从容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乐 观地生活着,而在女孩 12 岁那年,命运又将她召回到她的城市。从此,这两兄妹天各一方。(摘自《青铜葵花》内容简介)

③“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 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 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它反映的是随便观察到的庸俗的 自然。(摘自百度百科“自然主义”释义)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曹文轩的作品描写了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因而作品充满诗情画意,美丽而忧伤。   B. 曹文轩作品中的世界性是指人类共通的人性,共同的喜怒哀乐、共同的向往和情怀以及共同面临 的苦难。

C. 曹文轩乐意用水来比喻自己的个性,作品也坚持“洁癖”,是因为他生长在水乡,具有水的弹性特 质。   D. 标题“童年经验赢得世界共鸣”是指曹文轩创作时大量掺入童年悲惨经验,旨在引起读者的广泛 同情。

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 曹文轩自幼生长在贫穷的家庭,这一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性格和创作风格。物质的匮乏、精神的 空虚,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忧伤而消极的情绪。

B. 曹文轩认为,儿童文学不应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如果作品追求快乐,就会使一个人逐渐变得轻 浮与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

C. 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证明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合理性,说明优秀的文 学作品不仅属于本国,而且属于全世界。

D. 曹文轩说自己是“古典主义者”,作品保持“清洁”的精神,反对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 写照的自然主义写法和现代派手法。

E. 文中多处引用他人的评价,侧面凸显了曹文轩作品的成就,使读者对曹文轩及其作品的认识更全 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3.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