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摘编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一中的“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一例)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