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邵逸夫:最后的旧式生意人

黄佟佟

许多年了,这个清瘦的宁波男人总会坐着轮椅出现在香港最大电视台的台庆夜里,左右各伴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当年的港姐。作为电视台的创始人,他气定神闲地享受着众人的瞩目、欢呼、掌声,这也成为台庆夜永不变化的一景。人们像嗔怪调皮的孩子一样夸他“精灵古怪”,他也笑容满面地收下,谁也不知道他究竟还听不听得懂­­——毕竟,2007年时邵逸夫就已经一百岁了。  

邵逸夫几乎经历过所有的娱乐世代,也几乎影响了所有的时代:从默片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时装到古装,由黄梅到武侠,由电影到电视。

邵逸夫几乎是香港娱乐界最有权力的人,但他很少说话;邵逸夫几乎是对内地最为慷慨的慈善家,几乎每个省的高校里都有他捐助的逸夫楼,但他很少露面。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几乎年年捐出过亿的资金。他说:“人们都说赚钱难,但懂得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更难。”

邵逸夫究竟是谁?

大娱乐家?大慈善家?大富豪?……他从来不要这些虚名,他认真地说:“我只是一个生意人。”

人人都知道邵逸夫精明过人,他看人选片的眼光极准,又懂得与时俱进,什么好卖拍什么。电影时代,他称霸一方;一旦电影式微,他又毫不犹豫地转战电视剧制作。1967年,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成立TVB(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垄断了4/5香港人40年的夜晚生活。TVB的讣告里有一句话用来评价他最为精确:“他以无比的精力和视野,带领无线电视成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和全球中文电视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台之一。”

邵逸夫继承了父亲血液里的生意基因,脚踏实地,勤勉过人。18岁时,他就去哥哥的电影公司帮忙。1927年,他跟着三哥邵仁枚跑到南洋开拓电影市场,他们推着流动放映车,跑遍了东南亚的穷乡僻壤。名作家蔡澜回忆,当时他的老板真是个怪人:他不抽烟不喝酒,工作是他最大的嗜好。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早上5点即起,常常工作至深夜。片子拍得不好就烧掉,“最高纪录,一日看过9部电影”。

“我喜欢做事,这样做人才有乐趣。”他说。他一生不做赔本的买卖,人家问他为何不支持艺术片,只拍赚钱的娱乐片,他正色道:“没人看的戏,就没人得益。所以,我宁愿专门从大家都喜欢的娱乐着手,我是在做生意。”

生意要赚钱,不代表不支持艺术,他捐钱盖了香港艺术中心。他的想法很商业化——如果你中意艺术,你就去艺术中心,不必苛求我拍艺术片。

邵逸夫的公司对待员工是出了名的锱铢必较,他手下的艺人拿的是全世界最低的工资。但邵逸夫会赞助有才华的顾嘉辉去美国留学,做他的担保人,照顾他在香港的家人。邵逸夫态度谦和,对重要的艺人从来都是亲自接待,客客气气地迎来送往,讲究的是买卖不成仁义在。

2011年,邵逸夫以86亿元卖掉他创立的TVB,做完了他人生最后一笔生意。2014年1月7日早上,邵逸夫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驾鹤西去。他这一生行事周到有致,似乎从没有辜负任何人,也没有一处不合礼仪规范。他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中国旧式生意人的榜样,拥有几乎完美的一生。他精明强干但又讲究人情,他满口英文却又留恋那种宁静悠闲的古旧商业情调,当人家问他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叫逸夫,说惯英语的他蹦出一句广东话:“安安逸逸咪好咯(安安逸逸不是更好)。”

他的离去使人们震动莫名,大约因为他带走了一些永难恢复的东西——那种焚香静坐,安闲丰浓的旧式生活,是的,台庆夜永远没有了邵爵士,人间也永远没有了邵逸夫,斯人远去,告诉我们天荒地老总有尽时,此时此刻只余惘然。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许多年来,邵逸夫老人每年都要亲自参加自己创办的电视台台庆夜活动,由于高兴,别人嗔怪他像小孩一样“古怪精灵”,他照样满脸笑容。

B.邵逸夫在影视界有着崇高的威望,但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生意人,作为生意人,就应该学会赚钱,懂得投资,所以他总是“把钱用到最适当的地方”。

C.邵逸夫对待员工要求严格且因人而异,他手下的艺人拿的是全世界最低的工资,但对有才华和重要的人另眼相看,因而总能得到巨大的回报。

D.邵逸夫从做生意的角度出发着力于拍娱乐片,但对于拍艺术片持支持和包容的态度,不仅不反对别人拍艺术片,甚至捐钱盖了香港艺术中心。

E.文章精选了邵逸夫百余年人生中一些片段,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再现其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既记其事,又传其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为什么说邵逸夫“几乎是香港娱乐界最有权力的人”?请简要说明。

3.邵逸夫作为成功的生意人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邵逸夫被誉为“中国旧式生意人的榜样”,在这一榜样身上,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哪些优秀传统?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