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高炉、土法炼钢铁、群众运动。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

(2)材料三中我国在工业建设中的大炼钢铁运动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哪一重大失误?这一失误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工业品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位。同时,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两点。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