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3)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5)“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6)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8)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3)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时,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极具表现力。

B.作者对奥本海默的描写含有贬义,认为前者不如邓稼先,表现了作者为邓稼先骄傲的感情。

C.邓稼先“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这个“纯”字可以理解为纯洁、纯正、纯朴、纯良等。

D.选文第(4)段通过肯定和否定句式两方面赞扬邓稼先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高敬意。
2.选段中的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什么不同点?作者要写的是邓稼先,却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

3.在《邓稼先》中引用“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这个《吊古战场文》有何作用?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