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红颜薄命的蜉蝣 张晶

仲夏时节,你会发现窗户玻璃上粘着星星点点的东西,乍一看像蚊子,近前一看是一些“颜值”比蚊子高很多的飞虫。这些小家伙全身透明,翅膀纹理清晰,甩开长长的尾巴,一对炯炯有神的小眼睛好像一直在直勾勾地瞪着你。墙上、门帘上、路灯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名字叫蜉蝣。

蜉蝣身体细长,成年蜉蝣体长约2.5厘米,长着极薄且花边羽翼带有光泽,尾部拖着2~3条燕尾式发射状的尾翼。蜉蝣能够拥有如此美丽的外表,是它们不停地换衣服——蜕皮的结果。

蜉蝣常常会把卵产在水洼、池塘或流动缓慢的小溪里。卵一般7~14天孵化成幼虫,幼虫靠吃水中的藻类和其他小虫为生。在接下来1~3年里,幼虫要蜕皮20多次,有些甚至多达40次。经过反复蜕皮,它们的身体逐渐长大,发育为成虫,才能获得繁育后代的机会。

蜉蝣的幼虫长出翅芽变成亚成虫的时候,会顺着水草爬出水面,趴在水边的草丛或石块上,然后蜕去最后一身暗淡的“旧衣”,换上洁白透明的“新装”,变成成虫。紧接着,它们展翅飞舞,热烈追寻自己的伴侣,竭尽全力地繁殖后代。

蜉蝣在变成成虫的同时,用来进食的上下颚也开始发生变化:上颚消失,下颚退化,完全丧失了咀嚼能力。从成为成虫到交配结束,蜉蝣一点东西都不能吃。这个过程长则一天,短则几个小时。交配完成后,蜉蝣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生命极其短暂,但在生命进化史上,蜉蝣可算得上是“寿星”。它属古生翅类,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最古老的蜉蝣化石出现在石炭纪地层,距今约3亿年。不同种类的蜉蝣遍布世界各地,充分证明了蜉蝣是生命力极强的优秀昆虫种群。

蜉蝣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全世界已知的蜉蝣大约有2000种。中国已知的蜉蝣有100多种,欧洲的品种更多一些,比如匈牙利。据报道,2013年8月25日夜间,匈牙利多瑙河沿岸突现数百万只蜉蝣,弥漫在空中的蜉蝣,要么黏在了行人的脸上,要么爬满车身。场景相当壮观。

蜉蝣对生存条件十分挑剔,它们大都会把自己的卵产在水质纯净、没有污染的水域。因此被人类评为测定水质污染程度的“水污染指示生物”。水污染指示生物,如蜉蝣、田螺等,可以在一定的水质条件下生存,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反应敏感,常被人们用来检测和评价水体污染状况。也就是说,有蜉蝣出现的水域,水质会比较洁净。

(选自《环球探索(青少年版)》2017年第9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蜉蝣”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在接下来1~3年里,幼虫要蜕皮20多次,有些甚至多达40次。(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结合选文,给“水污染指示生物”下个定义。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红颜薄命”的理解。

4.关于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 蜉蝣幼虫长出翅芽变成成虫,会爬出水面,趴在水边,蜕“旧衣”,换“新装”。

B. 蜉蝣拥有美丽的外表是它们在1~3年的“漫长时光”里经历多次蜕皮的结果。

C. 匈牙利多瑙河沿岸突现数百万只蜉蝣, 说明当地的水体环境质量非常不好。

D. 如今,蜉蝣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全世界已知的蜉蝣大约有2000种。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