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这次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共享单车的起源。现今,共享单车在全球遍地开花,但是发展得都不尽相同。

有数据显示,西雅图市的斜坡道路是该计划夭折的重要因素;纽约市公共自行车共享计划在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下,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又比如,巴塞罗那的Bicing每年赤字竟高达1200万美元,与Bicing同属难兄难弟的还有伦敦公共自行车系统……

与众不同的是,法国成了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共享单车项目的国家。最为著名的案例应数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便宜,当然,该系统运转良好还离不开资本及政府的配合——通过与德高广告公司合作。

(摘编自《共享单车在中国很火热在欧美日子并不好过》,新浪综合,2017-03-22)

材料二

只有共享的旗帜,没有共治的思路,“骑得更远”只会是一句口号。从媒体报道来看,共享单车的管理涉及到两个职能部门,交通部门大多持开放心态,城管部门大多是谨慎口吻。共享单车的管理乱局,其实也是新的“公地困局”。反正道路是公共资源,企业可以乱投放,骑者照样乱停靠。当然,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管理上,大家,包括骑行者,也应该为文明骑行做些什么。要共享,得共治。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是社会治理共识的形成。

(摘编自《商报评:如何让共享单车骑得更远?》,深圳新闻网,2017-3-23)

材料三

近日,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出入口,出现了大批被人为破坏的共享单车。面对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从事此领域的企业,显然难逃其责。无论是提供共享单车的企业、参与享受共享单车便利的个人,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面对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享单车,反思的视野目前尚停留在那辆街头的单车上,倘若承认我们共享的不只是一辆单车,而是一种社会运转的思维,那么就需要将反思的视野放得再宽阔一些,去关注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信任、规则与秩序。

(摘编自《共享单车应真正体现共享思维》,《人民网·观点》,2017-03-19)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起源于荷兰、推广到全球的共享单车已经出现两极分化:不是亏损严重而夭折,就是发展良好大赚特赚。

B. 材料二提到,交通和城管两部门面对共享单车管理难题持有不同态度,反映了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现实。

C. 材料二认为要共享,就得共治,共享的旗帜和共治的思路缺一不可,共享单车持续发展必须在社会治理共识形成之后。

D. 材料三认为如果缺乏社会良性运转所需要的信任、规则和秩序,共享单车当前面临的管理难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西方国家共享单车现状对我国共享单车发展有哪些启示?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

3.材料二和材料三一致认为,要突破共享单车的管理困局,这个领域的企业、公共管理者和享受此便利的市民都有责任。针对“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分别从企业、公共管理者、市民这三个层面你能想出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请分条作答。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