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戮(méi) 击(zhèn)  变(huī)   樊期(wú)

B.火(cuì)   唱(hè)    目(chēn)  夜而出(zhuì)

C.自(wù)    视(wǔ)    厚(yí)    夏无(jū)

D.剑(qiàn)  踞(jī)    目(xuán)  之狐(shī)

2.下来各组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弱 / 位     卑 / 首     秦 / 乐

B.偏 / 地     游 / 劝     迎 /

C.南 / 模     拜 / 语     伤 /

D.仓 / 士     业 / 虐     衣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    谢:道谢

D.图而匕首见              穷:穷尽

4.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名而众寡(细小,轻微)

B.毛色日益衰,志气日益(衰微,弱)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颔之(暗中,秘密地)

D.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5.下来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必说见臣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秦王还柱而走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下来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踞以骂曰

B.又而为歌曰

C.皆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7.来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荆轲笑武阳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B.已,无可奈何 / 克,公问其故

C.轲自知事不 / 更互用之,瞬息可

D.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 图穷而匕首

8.下列关于先秦历史散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与《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B.《国语》我国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1卷,其记人叙事以记言见胜。

C.《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四史”之一,西汉司马迁著。

D.《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现代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如《鸡鸣狗盗》、《狐假虎威》即出于此书。

9.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不同

10.下列对文章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的情节依次可以概括为“厚遗蒙嘉——图穷匕见——顾笑武阳——倚柱笑骂”四个场面。

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寥寥几句,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C.“图穷而匕首见”,矛盾冲突到白刃相见的地步。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揕”,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D.文章高潮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虎胆。“倚柱笑骂”,绘形绘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