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

原文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材料三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1分)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准备从哪些方面做起?(至少两方面)(1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1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1分)

材料四:

(5)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二“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哪一地区?《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3分)

(6)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1分)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