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阳光的疤痕

(1)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晒得发烫,树荫下的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台上拧出的那种

(2)从5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黝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3)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过头来,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4)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稻谷。

(5)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现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他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作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作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作淬火的水

(6)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7)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坚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8)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9)我的手机械地动着。

(10)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11)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粮食,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12)那一天夜里,我从恶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就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13)几天后,我的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父亲知道这件事,淡淡地说,这小子,娇嫩了些。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再毒的阳光也伤不到我了。

(14)这段少年时的经历,我记忆甚深。阳关在我身上、心上打下的烙印,会深刻地影响我的一生。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

1.文章第(1)段划线的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句中的“恐慌”和“悲哀”分别指什么?

3.文章第(5)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有何表达效果?

4.作者在文中多处将自己和父亲作对比,有何作用?

5.结合第(5)段划横线的句子,说说阳光的疤痕对“我”的深刻影响是什么

6.文章结尾处作者说“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那么留下的是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7.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文题“阳光的疤痕”的含义。

8.下面的名言警句与文章内容主题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9.本文的体裁是(     )

A.记叙文    B.议论文   C.散文   D.小说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