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竺可桢校长的“格局”   游宇明

有人说:民国时代,中国有两个最好的大学校长,一个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一个是浙江大学的竺可桢。这两个人都有民主作风,都能做到珍视人才。而竺可桢甚至被称为“浙大保姆”。

抗战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内迁,学校先到建德后来又  迁 广西宜山。任教于这所大学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因担心家属拖累,将妻儿从建德送回老家温州。当浙大再迁到贵州遵义并终于稳定下来时,校长竺可桢建议苏步青将家眷接来。苏步青因担心费用不菲而犹豫,竺可桢当即给了他两千元,并找到当时的浙江省主席朱家骅,请他写一份手谕:“沿途军警不得盘查,一律放行。”苏步青的妻子是日本人,竺可桢担心万一在途中被人发现,很可能被中国老百姓打死。有了竺可桢的细心关照,苏步青的妻儿终于平安到达贵州。

竺可桢对国学大师马一浮的礼遇更被传为佳话。马一浮为人孤傲耿介,蔡元培做北京大学校长时,曾多次礼聘他,但都被其拒绝;蒋介石邀请马一浮到南京谈话,他当作耳边风;浙江大学也曾约他来任教,亦未成功。后来由于日寇不断进攻,马一浮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他于1938年写信给当时在江西的斯大校长竺可桢,委婉表达了想来浙江大学任教的心愿。竺可桢立刻将其聘为“国学讲座”。浙大给他安排了当地最好的房子,而且不要求他跟其他教授一样受课程局限,只需每周给全校师生开两三次讲座,另外,单独给一些资质很高的学生指导一两次就行。当时浙江大学只有两辆黄包车,却为马一浮随时待命,假若路途远一点,校长的汽车可随时为他服务。

竺可桢不仅能做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尊重教师,还能充分包容那些反对自己的人。政治学教授费巩很有才华,某段时间对竺可桢非常不满,开教务会时,冷嘲热讽:“我们的竺校长是学气象的,只会看天,不会看人。”竺可桢微笑不语。后来,学校需要提拔一名训导长,竺可桢不顾民国政府“只有党员才能担任训导长”的规定,认为费巩“资格极好,于学问、道德、才能为学生钦仰而能教课”,坚持让其做训导长。

物理学家束星北非常仗义,但脾气暴躁。浙江大学因战争西迁,他对竺可桢的一些做法很不满意,跟在这名校长后面一路牢骚不断,竺可桢也总是一笑置之。竺可桢虽不欣赏 束星北的性格,与他没有多少私交,却力排众议,将他聘为教授,并多次保护他。

竺可桢如此善待学者,原因很多:比如当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为国家培育人才,是竺可桢的重要信念,而要培养杰出的人才,首先就必须有优秀的师资;再次,竺可桢自己是杰出的气象学家,他懂得知识对社会的重要性,而知识往往是杰出学者创造的;不过,最根本的还在于竺可桢有一种做人的大格局。正是这种大格局,使他做出了一般人不想做、不敢做的事。

格局的原本意义是指艺术或机械的图案或形态。引申到做人上,指的是一个人的眼界、胸怀、气度。一个人有没有格局,为人处事大不一样。没有格局,做事只想到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就会以邻为壑,觉得善待别人是委屈甚至损害了自己。有了格局,会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担负的责任,为人处事就会经常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社会,是否违背自己的良知。历史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它最终一定会分清是非:通过等级、强权制造尊严感的人,呈现的面目却是卑贱和猥琐;尽心尽意为社会与他人服务,力求上不怍于天下不愧于心的人,得到的是精神生命的永恒。就像竺可桢,他当年那么礼遇费巩、束星北、苏步青、马一浮,人们并不会认为这个人无能,而会认为他像高山、海洋一样大气,值得后世的人深切怀念。

做人的格局,许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格局。

相关链接:

(1)竺可桢(1890—197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l936年4月,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l3年。(百度百科)

②在抗战的艰难岁月,竺可桢选择了举校西迁办学的壮举。在敌人的炮火下,他带领 浙大师生跋涉二千六百余公里,遍及浙、赣等七省,五易校址,坚持办学,直至抗战胜利。在颠沛流离的恶劣环境下,竺可桢奇迹般地将原本只有文理、农、工三个学院、十六个学系的大学办成了当时全国最完整的两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其中不少专业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享有盛名。浙江大学也因此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之剑桥”。正是竺可桢办浙江大学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后人将他和蔡元培先生并称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大学校长,至今无人超越。

(王宽福《竺可桢校长的个人魅力》)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竺可桢校长因为像北京大学的蔡元培一样,具有民主作风,能够珍视人才,所以被称为“浙大保姆”。

B.抗战爆发后,浙江大学内迁到贵州遵义,数学家苏步青担心家属拖累而难以成行,竺可桢当即给了他两千元。

C.竺可桢礼遇国学大师马一浮被传为佳话:聘为“国学讲座”,安排好房子,校长的汽车可随时为他服务等。

D.政治学教授费巩讽刺竺可桢不识人才,但竺可桢认为他德才兼备,不顾民国政府有关党员的规定,让其做训导长。

E.物理学家束星北脾气暴躁,竺可桢虽不欣赏束星北的性格,与他没有多少私交,却力排众议,将他聘为教授。

2.民国时代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是如何珍视人才的?请联系传记内容,分条概括,举例简述。

3.竺可桢珍视人才,善待学者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原文简要分析和概括。

4.竺可桢做人的格局有没有现实意义?为什么?请联系实际予以探究。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