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三床百花被

张军霞

外婆年轻时刚出嫁,就赶上了兵荒马乱,外公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儿。为了生计,外婆整天忙个不停,白天绣花,晚上织布。外婆的刺绣手艺极好,所以找上门的活儿一直不少。

一天晚上,外婆很累,想靠着织布机打个吨儿。恍惚中,她听到有什么动静,吓得大喊一声:“谁?”外公提着扁担跑出来,看到门口蜷缩着一个女子,面黄肌瘦,奄奄一息。外婆急忙将女子扶到屋内,喂她喝了一碗热水。半天,女子才缓过神来,尴尬地说:“走了一天,什么吃的也没讨到。”她环顾一下屋内的情形,挣扎着对外婆说:“大姐,我手巧,收下我给您帮忙吧,家里孩子都饿着呢……”自己也有一家人要养活,哪儿有闲钱给别人?外婆想了想,却咬着牙点了点头。

此后,女子就留在外婆家当帮手,她很聪明,不管多么复杂的绣活儿,基本学一遍就记住了,手艺不比外婆逊色多少。

外婆按时付给女子工钱,从来没拖延过。不料,有一天外婆算账时,发现少了几块钱。开始,她以为自己记错了,可没多久,这样的事又出现了好几次。外婆冷眼旁观,终于在女子又一次伸手时,捉了个现行。“大姐,你待我不薄,可是娃们还是吃不饱饭呀……”女子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外婆叹了一口气,说:“这年头儿,谁家的娃能吃饱啊?我家那口子性子暴,要是让他逮着了,怕是不会轻易罢休,你快走吧!”女子自知理亏,满脸羞愧地站起身,外婆却又叫住她,塞了一把钱说:“你手巧,回去买些丝线自己绣吧,可千万别再走歪路了。”女子满眼泪水,接过钱,转身离去。

十几年后,兵荒马乱的岁月已远去,大舅要娶亲了。就在大喜的日子前一天,外公淸晨起来,发现门外有个包裹,里面装着一床崭新的棉被,上面绣着百花图。外婆轻轻抚摸那些美丽的花朵,喃喃自语:“除了她,谁还能绣得这样好?”直到这时,外婆才讲出当年的秘密,又很不安地说:“手工绣花费时费力,一床百花被,至少要绣半个月。当年也不过给了人家几块钱,哪里值得这样回报?”

又过了几年,二舅结婚,照样收到一床百花被。家人们找遍了城里的绣品店,却始终没看到外婆形容的那个女子。等到母亲结婚时,提前好几天,外婆就睡不着。舅舅们就轮流值班,悄悄守在门口,终于看到有个女孩悄悄提着包裹来了,还是做工复杂而精美的百花被。

外婆仔细打量女孩,试图在她的眉眼间寻找当年那女子的模样。女孩笑笑,说自己是女子的孙女。她说,奶奶眼睛花了,早就不再打理绣品店,这3床百花被是她多年前绣好的,因为知道您家有三个孩子,说一个都不能少……后来,外婆再也没有那女子的消息。她时常会念叨:“也不知她现在怎么样,倒怪让人惦记的……”

(2014年3月上《小小说月刊》,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主要刻画了“外婆”形象,作者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外貌、心理多种描写手法,突出了“外婆”的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B.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从外婆“咬着牙点了点头”,再到坚决地辞退,最后是悠远的惦念,处处紧扣读者的心弦,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C.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在平淡的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凸显了文学语言艺术性的特征。

D.小说中人物众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位置和作用,其中“外公”的出现既丰富了本文的故事情节,又是故事发生的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E.小说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前后铺衬照应,如前文“外公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为后文外婆收留时抉择的艰难做下铺垫;女子“手艺不比外婆逊色多少”与后文女子用三床百花被来报答恩情形成了照应。

2.请分析小说中的外婆的形象特点。(6分)

3.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可以看出女子怎么样的心理情感?(6分)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探究其主旨。(8分)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