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理解黄宗羲的观点?

高一历史连线题极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