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南京礼部主事。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加右参政,会忧去。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饶平贼林朝曦。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倭转入福建。自福宁至漳、泉,千里尽贼窟。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倭复围仙游,纶、继光大破贼城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继光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

万历初,加太子少保。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尝战酣,刃血渍腕,累沃乃脱。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B.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C.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D.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府,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意思是“知某府事”,掌管一府的政令,总领属下各县,也称太守。

B. 赠,这里指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风爵位官职,一般赠官官职高于原职。

C.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D. 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去世的君主、诸侯、大臣等的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的充满善意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谭纶敢于担当。他本是进士出身的文官,面对猖獗的倭寇,他却亲自领兵作战,在抗倭前线屡立战功。

B. 谭纶国而忘家。父亲去世后,他多次因抗倭斗争的需要被朝廷起用,直到倭患被彻底平定才回乡服丧。

C. 谭纶熟悉军事。朝廷对他非常倚重,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遇到警报就调动他,他历任官职从未满一年。

D. 谭纶作战勇猛。他戎马半生,在激烈的战斗中奋勇杀敌,刀刃上的血都浸染了手腕,要多次冲洗才清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

(2)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