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舍市傍         去:离开

B.君子谓孟母善以渐    化:教化

C.宁能其夫子        衣:穿衣

D.彼姝者子,何以之    告:禀告

2.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

A、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

B、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

C、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

D、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5分)(2)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5分)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