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对财富的态度

古往今来,世人对财富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有可取的,有不可取的;有好的,有孬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陶渊明对财富的态度,可以说,这种态度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人们应该学习的。

孔子则从大的方面看财富,把国家政治的好坏与个人家庭的贫富联系到了一块,他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富而不骄者鲜。”将两千多年前写成的《左传》里的这句话,拿来勾勒今天的现实,仍非常贴切。这句话是敲向富人的警钟。

“守得贫,耐得富。”曹雪芹写在《红楼梦》中的这六个宇,非常有哲理,但无论古今中外,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守不住贫,便去偷,去抢,去盗,去劫,去争,去夺,去杀……总之,坏事做绝,人性丧尽;耐不住富,便去赌,去嫖,去抽,去喝,去吃,去玩,去耍……也是一句话,是钱乱花变坏了。

“人无横财不富。”元代张国宾《合汗衫》中的一句唱词,说出了一些人对财富的另一种心态。不过,横财之下多有恶报,为财而奔了黄泉路的大有人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古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都是渴望财富的,但要遵循一位哲人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也有一些人对财富抱着宿命论的态度,如唐代大诗人王勃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对财富的态度,最可取的是诗圣李白的胸怀,李白吟道:“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按笔者的理解,就是富不骄,穷不悲!

1.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不戚戚于贫贱

②富而不骄者鲜

2.指出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写出文章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4.在众多对待财富的态度中,作者主认为最可取的观点是什么?

5.请简要说明你对财富的态度。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