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传》,有删改)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接济,救济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兼词,从哪里

③秦王必说见臣         说:说话,这里是“下令”

④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⑤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贫穷,经济困难

⑥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不过,表示轻微转折

⑦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礼物

A. ①②④⑦   B. ②④⑥⑦   C. ①③⑥⑦   D. ④⑤⑥⑦

2.下列对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知道这件事的太子及其门客,都穿着白衣带着白帽送别荆轲。

B.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译文:况且您曾经被晋君赏赐,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自己西部的疆界。

D.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译文:群臣在殿上侍奉的,不能带兵器;那些大夫虽然手持兵器,却都在宫殿的台阶下面列队站好,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可以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B. “陛”指殿前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C. 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D.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商、变徵七音。我们常说的“五音”即指宫、商、角、徵、羽。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B.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C.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D.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舒元舆积极建言。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

B. 舒元舆受人赏识。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郗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自负激昂的精神。

C. 舒元舆很有文才。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

D. 舒元舆为人自负。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

(2)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