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采  树  鳔

张炜

①如今的果园是自己的了。

②父亲领着松松在果园里做活,无非是剪剪枝、修修土埂,说不上怎么累。松松闲下来就喜欢攀到树上。在高处,她可以望见一片原野。她如今十八岁了,个子不高,紧紧地贴在树木的粗丫上。她从树上下来时,那个粗丫还热烘烘的。如果是杏树、桃树或李子树,她就能发现上面有一块块透明的胶状硬块,心里咕哝一声“树鳔”就扳下来,装到了小口袋里。

③松松喜欢树鳔的色彩,它有的金黄,有的洁白,都那么晶莹透亮,可爱极了。她知道树鳔都是从树木的伤口、裂缝中流出来的——想到这上边,她的心就猛地一动。她觉得树鳔绝不是平平常常的东西,它或许是大树干涸凝结的血液和精髓。

④有一棵老李子树结了不知多少李子。父亲是那么喜欢这棵树,它身上也常常渗出又大又亮的树鳔来,让松松惊叹不已。有一次下起小雪来,淅淅沥沥下了三天。雪停下来,松松走到了园里。她从老李子树身边走过,一下子惊呆了:它身上挂满了闪亮的树鳔!她站在那儿,直瞪瞪地望着它。后来她轻脚轻手地走近了,伸手搭在树干上。她看得清清楚楚,所有的树鳔都是从老树的裂缝中流出来的。她看得心都揪紧了。

⑤松松以后每走近这棵老李子树都要停一会儿。她对父亲说:“这棵树快死了!”父亲看也不看女儿一眼,咕哝一句:“胡诌!”松松知道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因为她知道树鳔都是树木流出来最宝贵的东西。她心里有些可怜那棵老李子树。不久,老李子树真的死了。父亲看着这棵树,又看看一边的女儿,嘴里发出不解的一声:“哼?”

⑥父亲费力地挖出老李子树的躯体。对粗大的一棵树呀。他把这树的细枝丫全除去了,只留下一截粗粗的树干。它后来被归到那堆干木材一起——父亲把所有老死的树木都放在那儿,正盘算着用它们打一套漂漂亮亮的组合家具呢。

⑦一件件家具开始进入组装阶段了。松松对小木匠说:“这些树都死了,又给你做成了家具!”小木匠说:“它们这会儿就不是树了。你得说:一个衣橱、一个大立柜——你得这么说。”松松点点头。停了会儿,她突然问了句:“你知道它们都是怎么死的吗?”小木匠抬起头,摇了一下。“是这样——”松松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块树鳔,“它呀,一丝一丝从树木的裂口里往外渗。后来干结成这样了,你看看吧——它原来像血液一样在树的身上流着,树才活。树鳔都从树的伤口里渗出来了,最后,树也就死了。”小木匠认为树鳔和木胶差不多,于是就用树鳔替代木胶往家具的榫缝里灌。松松看着树鳔汤汁一丝丝地渗入缝隙里,心里一阵阵宽松。她相信它们又开始转活了。

⑧一件件家具神气地立起来,瞅着屋里所有的人。父亲用手拍它们,它们发出声音。松松想象着那些树鳔正滋润着它们,在全身的脉管和肌肤里周流不息。“这些家具是活的,爸。”她抚摸着说。父亲点点头:“可不!都是活的。组合家具嘛,并到一块儿行,分开也行——都是活的。”松松再不言语。

⑨父女两个合计了一下,把一套崭新的组合家具放在一个大间里。父亲让女儿睡在里面。松松日夜都能嗅到淡淡的油漆味儿。夜里,最安静的时候,她老觉得它们在看她。这天夜里她没有睡着,后来,她又听到这套组合家具里的咳嗽的声音。她从床上坐了起来。白天,她打开每一件家具看了,发现里面除了一些木屑,什么也没有。父亲说:“这是接缝的地方响——大约新家具都要响响的。它们刚刚变成了柜子什么的,筋骨不顺。”

⑩松松盯着立在墙边那一溜儿高高大大、放着淡淡光色的东西,心想着不是别的,这是些复活了的精灵啊!那些崭新的家具夜间仍然响着。“这些精灵!”她在心里叫一声。

⑪松松白天又开始采集树鳔了。不久,她的抽屉里又满是一些晶莹闪亮的东西了。

(节选自张炜《采树鳔》,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松松喜欢采树鳔的原因是树鳔不是平平常常的东西,它似乎是大树干涸凝结的血液和精髓。

B.树鳔是从老树的裂缝和伤口中流出来的血液,流干了树就死了,而重新灌进家具的树鳔让树又活转过来,采树鳔象征着松松坚持理想主义的情怀。

C.父亲看着这棵树,又看看一边的女儿,嘴里发出不解的一声:“哼?”,这“不解”既有对老树突然死去的迷惑,也有对女儿能预言老树将死的惊讶。

D.父亲盘算着将死去的老树打成一套组合家具,并将组合家具在夜里发出咳的声音的现象解释为新家具筋骨不顺,可以看出父亲不知道树也是有精魂的,是个冷酷无情的人。

E.文章第②段中写松松心里咕哝一声“树鳔”就扳下树鳔来,文章第⑩段写松松盯着灌入了树鳔的崭新的家具,在心里叫一声“这些精灵!”称谓上的变化表现了松松情感的升华,生命意识的觉醒。

2.文中设计父亲和小木匠两个人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第⑧段画线部分的对话分析“松松再不言语”是怎样的心理。

4.松松为什么要采树鳔?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