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你的体重,它们决定

①如果你曾经与肥胖斗争过,你应该很清楚这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节食、锻炼、遗传基因。道理很简单,你吃得越多,动得越少,你就会越胖。在这个方程式上,个人的基因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科学家们很久前就知道这三个因素不足以解释肥胖的起因,而第四个重要的因素日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尽管发现它们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你的肠内细菌。

②它们的学名是:肠道微生物群落。这群微小细菌以上千亿兆的数量居住人类的肠道中,它们很大部分的成员是厌氧菌——可以在缺氧的情况下存活。

③这群微生物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和存储脂肪,换言之,它们能够调解宿主的体重。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衡与否,是决定人体肥胖和苗条的关键,因此通过调解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是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④通过对老鼠的研究表明,体型肥大者和体型消瘦者的肠道内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明显。肥胖老鼠体内的厚壁菌类群(Firmicute) 数量比拟杆菌(Bacteroidete)要高得多。在体重正常的老鼠体内,情况则正好相反。人体内的菌群虽然种类繁多,但是90%都属于两大类菌群—拟杆菌和厚壁菌类群。其中,厚壁菌类群能够导致肥胖,而拟杆菌能够分解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多糖、如纤维素等,在向宿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自己和肠道中的其他细菌获得食物。换而言之,如果你体内的拟杆菌数量多于抗菌体,那么你就是令人羡慕的“吃不胖”体型。

⑤人类的日常食谱是如何影响肠道菌类的数量和种类的呢?研究人员用有不同种类的食谱喂养老鼠,其中一种是典型的西方食谱,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含量较高。“享用”西式大餐的小鼠们往往表现为体重增加: 其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而另一组则喂食低脂低糖的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而拟杆菌较多。这些小鼠多表现为体重下降。

⑥目前尚不能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谁为因谁为果,但是上述研究发现能够帮助我们判读你的体质是否容易肥胖。高登团队的实验表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改变肠道内细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更好地消化新食物从而改变体重。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人为地在体内增加某种更喜欢吸收脂肪和卡路里的肠道菌来帮我们减肥呢?研究表明:每个人的肠胃菌群在两岁时就基本稳定下来了,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体系,新来的细菌并不容易在其中扎根;即使扎了根,也确定能吸收脂肪和卡路里,但也不能保证它们不会侵蚀我们的肠胃,甚至是其他系统而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注释】宿主:寄生物所寄生的生物。这里指人体。

1.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解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B. 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和存储脂肪。

C. 实验表明,体重增加的小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而拟杆菌较多。体重下降的小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

D. 研究结果已经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谁为因谁为果。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目前尚不能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谁为因谁为果。

3.阅读链接材料,运用文中相关知识,简要解释王阿姨的儿子体重下降的原因。

王阿姨的儿子小胖从小就爱吃麦当劳,几乎每天都要吃炸薯条、炸鸡块。上学后同学们嘲笑他胖,体育测试也难过达标。他妈妈再也不许他去麦当劳吃了,只让他在家吃妈妈做的荤素搭配的家庭营养餐,并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一年以后,小胖身高长了5厘米,体重却降了10斤。同学们再也不嘲笑他了。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