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直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史蒂芬·霍金走了,媒体关于他的报道铺天盖地,当我读到霍金说过的两段话时,深有感触,我决定写点什么。

在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时,霍金说:“我们现在正在接近全球变暖不可逆转的临界点。特朗普的决定可能把地球推过这个临界点,让地球变得像金星一样,温度达到250度,天上下硫酸雨。”“否认气候变化的有关证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会给我们美丽的星球造成本可以避免的环境破坏,危害自然环境、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读完这两段话,我心情很沉重。一个身患绝症,在轮椅上坐了50年的人,一个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的人,连续向世人敲响振聋发聩的警钟。

除了抨击特朗普的决定之外,霍金还在一次专访中透露了对人类未来的悲观态度。

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生死攸关的事件。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现在没有迹象显示争端在减少,军用技术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展只会让这种情况更加灾难化。人类生存的最大希望可能只有在太空建立新的据点。”霍金有一颗光明心。他看透了人类自私和贪婪的嘴脸,他对此有着切肤之痛。这是霍金的圣贤之处。

圣人之心都是光明心,是“万物一体”之心。

为什么说我们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呢?譬如,我们看到一个小孩子掉井里了,我们会揪心。这就说明,我们的心和孩子是一体的。否则,孩子掉井里,我的心怎么会痛呢?

霍金作为一名残疾人,他的身体早已没有知觉,但是他的心却是活泼泼的。在近几年里,霍金多次在媒体上“疾呼”“呐喊”,警告人类的危险!这是霍金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与人类、与地球的“万物一体”。我略微感到惋惜的是,霍金在解决人类的问题时,选择了“向外求”。这一点和中国古代圣贤的“向内求”有所不同。

孔子、王阳明这些古代圣贤在面对人的贪欲时,尖锐地指出了人心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智慧教化扶持世道人心。他们是智者,更是行者。阳明先生说:“我知道人们身上的病痛,所以心中彷徨。如果真有同道支持我,匡正我,共同努力,使得良知之学彰明于天下,使得天下之人都能致其良知,互相帮助,互相存养,除去自私自利的弊病,洗去诋毁、嫉妒、好胜、愤懑、倾轧、贪婪的习气,就可以实现天下大同了。

无论是霍金的“仰望星空”,还是王阳明的“致良知”、“万物一体”,都是在为人类思考和谋求更幸福的未来,这是作为科学家的霍金与作为哲学家的王阳明的共同之处。

世界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站在“和”的视角就是站在万物一体的视角,把天地万物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也就是用一种全球视角来思考问题。我想,这正是我们国家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思想渊源吧。

(选自《霍金:轮椅上的圣贤》,有删节)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树立世界“共荣”的发展理念,建立全球“共赢”的合作机制。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   ,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存”的物理家园。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时代越发展,越是要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中的“古今中西”问题,还是影响世界繁荣稳定的“东西南北”问题,其核心都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即如何在有节制“物质变换”的同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共建共享“美丽地球”;如何在各自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整体的可持续性,共建共享繁荣稳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   ,树立世界“共荣”的发展理念。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即“天人合一,允执厥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克服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实现同样的愿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才会好。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为中国谋,也是为世界谋、为天下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和体现人类发展的价值共识,有助于超越“单边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以新理念实现世界共荣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   ,建立全球“共赢”的合作机制。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通过协商对话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新型合作关系,建立全球“共赢”的合作机制。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就是推动建设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全球机制”,旨在解决全球问题,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博鳌亚洲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南南合作等,就是为双边多边合作发挥“黏合剂”作用,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打造“共赢”发展的“双引擎”。

(选自刘占虎《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振聋发聩:“聩”读作kuì意思是“聋”

B. 生死攸关:“攸”读作yōu意思是“所”

C. 嫉妒:“嫉”读作jì意思是“憎恨”

D. 倾轧:“轧”读作yà意思是“排挤”

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霍金一直在探索宇宙奥秘,忧心人类的前途命运,他对人类的未来持悲观态度。

B. “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喻指人类不能将命运系在一个星球上。

C. “他们是智者,更是行者”意在赞扬孔子、王阳明等先贤指出了“人心的问题”。

D. 霍金的“切肤之痛”与王阳明的“身上的病痛”从本质上来说是相近的。

3.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万物一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霍金、孔子、王阳明都拥有圣人之心,也是“万物一体”之心。

B. 人们能对别人经受的苦难产生感同身受的忧虑,就是“万物一体”的表现。

C. “万物一体”是国家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之一。

D. 比较霍金和中国先贤,作者发现只有“万物一体”的思想才能够拯救人类。

4.作者说霍金“有一颗光明心”,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霍金“光明心”的具体表现。

5.将以下三个成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正解的顺序是

A. 同舟共济   B. 和衷共济   C. 休戚与共

6.根据材料二,下列做法不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项是

A.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出现,国家在相互依存中应对国际危机,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B.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C. 两年来,亚投行参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24个,涉及中国、阿曼、巴基斯坦、印度等12个国家,贷款总额超过42亿美元。

D. 迄今,中国同80多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协议,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

7.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实现整体的可持续性,呵护人类“共存”的地球家园。

B. 将谋求中国发展与实现世界发展结合起来,克服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实现“共荣”。

C. 协调国际社会关系,促进多边谈判,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争端。

D. 建立全球“共赢”的合作机制,通过协商对话使世界各国形成更加紧密的新型合作关系。

8.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简述霍金与中国古往今来的思想家、政治家为谋求人类幸福未来提出的举措。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