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说话有条理) ,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乃以为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 ,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晋书 · 王羲之》

1.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

B. 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

C. 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

D. 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子, 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 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职务。

D.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自幼说话迟钝,没有让人感到奇异的方面,直到十三岁时,被周凯赏识,这才逐渐获得美誉。

B. 太尉求婿,遍观王氏子弟,待选者中惟王羲之若无其事,卧东床袒腹饮食自若,太尉叹道:“这才是我真正的佳婿! ”

C. 朝廷公卿因羲之才能卓著,多次征召他出任侍中、吏部尚书、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他却一再推辞,未受任命。

D. 王羲之生性爱鹅,听说一道士养有好鹅,便去观看,道士请求为书《道德经》,当以鹅相赠,羲之欣然从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屈原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