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诏起官时,调南京用。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②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1.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B. 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C. 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D. 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出生后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名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其德之字。

B. “引疾”是指以生病为借口辞官,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移疾”“移病”与之类似。

C. “大理”即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D. 赠官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所赠的官职一般比此人生前的官职高,如“赠太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丕扬晚年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清了官场的黑暗现实,他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偷偷地从小路回到了故乡。

B. 孙丕扬不畏权势,耿介正直,敢作敢当。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了。

C. 孙丕扬关注民生,心忧百姓。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借机劝谏皇帝,使赋税得以减轻或罢除。

D. 孙丕扬心系国家,时时想着为国尽忠。他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可惜皇帝向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把他的奏章全搁置不予答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2)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