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莫砺锋的《初谒稼轩墓》,完成小题。

初谒稼轩墓

①我在飒飒秋风中走进稼轩墓园,想到自己年将七十才初次来谒,不由得大呼一声:我来迟了!

②半个世纪前从胡云翼的《宋词选》中读到了辛稼轩的词,便对他产生了刻骨铭心的仰慕之情。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我对稼轩的敬爱渐趋深沉。今年初接到上饶师范学院为纪念稼轩逝世810周年而举办的“辛弃疾与词学研讨会”的邀请函,看到会议包含“考察瓢泉、稼轩墓”的内容,大喜过望。10月28日,我们在上饶师院开会研讨,第二天便奔赴铅山,来到了稼轩的终老之地了!

③以前读过几篇关于稼轩墓的网文,都说山路曲折,地点难找,辛墓则掩没于野草之中,相当荒凉。心想元代张埜在酹稼轩墓的《水龙吟》中说得好:“岭头一片青山,可能埋得凌云气?”纵然是荒烟蔓草,又怎能掩盖住稼轩的凌云豪气?虽然这样想,难免还是对稼轩墓的荒芜冷落感到遗憾。好在时移势转,今日的情形已有改善。汽车驶入铅山县界后,虽然山路仍是弯弯曲曲,但水泥路面铺得相当平整,好几个转弯处都竖着“稼轩墓”的指路牌。田野里稻谷金黄,一片丰收景象。路边的“白发谁家翁媪”或许仍在“醉里吴音相媚好”,但“茅檐低小”已变成一幢幢小楼。车窗外接连闪过“稼轩中学”和“稼轩小学”的校舍,当年“锄豆溪东”“正织鸡笼”的儿童早已成为读书郎了。

④不久,汽车驶进墓园,大家纷纷下车。众人来到稼轩墓前,先鞠躬行礼,再瞻仰墓茔。墓前两旁立有石柱,上面刻着郭沫若所题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石柱是水泥仿制者,粗糙简陋。墓碑乃清代乾隆年间由辛氏后裔所立,字迹漫漶,难以一一辨认。墓侧的杂草丛中立着一块刻有“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辛弃疾墓”字样的石碑,也已斑驳破旧。墓茔乃麻石砌成,直径不足一丈,墓顶青草茂密,整座墓茔稍显荒凉。

⑤片刻之后,众人都来到墓前,排列整齐,便举行祭典。上饶师院的老院长吴长庚教授主祭,他先默哀致礼,再洒酒酹墓。烈酒浇在墓前的石板和青草上,顷刻之间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酒香。我忽然想起稼轩曾作《永遇乐》以“戏赋辛字”:“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可见对于稼轩这样的英雄人物,酹墓非烈酒不可。

⑥在前往瓢泉的路上,大家对稼轩墓园的简陋颇有议论。一路相随的铅山副县长王媛女士便向我们介绍以宏扬稼轩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铅山”建设工程,其中包括修缮稼轩墓园及近在咫尺的“瓢泉稼轩故居”,还说建在铅山县城里的辛弃疾文化公园已经颇具规模。果然,停晚时分我走进该园,老远就望见高耸入云的稼轩像。该像高30多米,基座建在狮山的峰顶,山脚下就是清澈的信江。走近瞻仰,只见稼轩如一株巨松矗立山顶。他左手握剑,右手执卷,双眉紧蹙,凝神远眺着北方的神州大地,身后的长襟宽袖与头上的头巾飘扬飞舞,分明是面对着猛烈的北风。

⑦稼轩辛公!您身上没穿战袍和官服,却穿着书生的一领青衫,分明是乡野居士的身份。您左手所握的一定是那柄常在醉里挑灯细看的宝剑。您右手所执的是《美芹十论》,还是《九议》,亦或是晚年结集的《稼轩词》?想当年您斩将搴旗,铁骑渡江,叱咤风云,豪气冲天。您南渡后先献《十论》,再献《九议》,雄韬伟略,英才盖世,可惜未为朝廷采纳。以至于谢枋得为您喟然长叹:“惜乎斯人之不用于斯世也!”您在江南转宦各地,建飞虎军,灭茶商军,牛刀小试,便功震朝野。朱熹准确地称您为“帅材”,可惜如此身手未能在抗金战场上充分施展!您重视稼穑,热爱带湖、瓢泉一带的明山秀水,可是春雨江南的田园生涯怎能彻底取代胸中的铁马秋风?您未能立功封侯,也未能马革裹尸,最后在江南埋骨青山。您生前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青山有幸埋忠骨,但愿这片青山真能安顿您的毅魄英魂!

⑧稼轩辛公!您留给我们六百多首词,无论是回顾戎马生涯的军旅题材,还是抒写退隐情趣的田园内容,无不洋溢着侠气和豪情。梁启超题陆游诗集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此话若移用来评说您的词,更加千真万确。您是一位有胸襟、有担当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您是一位上马能杀贼、下马能草檄的英武战士。您挟带着北国的风霜与沙场的烽烟闯入词坛,您的词作旋律悲壮有如号角,激烈宛如战鼓,您以铁板铜琶的雄豪歌声振作了千年词史。您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旅诗人,是您召回了消沉已久的兵魂与国魂,是您唤回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愿您成为当代军人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辉榜样,愿您的精神在神州大地上得以弘扬!

⑨“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我依依不舍地走出公园。频频回首,高大的稼轩像在暮色中渐渐隐没。在离开铅山的路上,我心里已产生不久后重谒稼轩墓的愿望。

(选自2017年11月22日《中华读书报》)

1.第⑤段写道,稼轩曾作《永遇乐》以“戏赋辛字”。请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辛弃疾为什么用“辛”字来评价自己的一生。

2.请从刻画人物方法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3.第⑧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用梁启超题陆游诗集的话来评说稼轩词更加千真万确?

4.请分析文章第③段对比手法的作用。

5.联系全文,归纳作者想要不久后重谒稼轩墓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