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澳门的心

许锋

以前去过几次澳门,但是还想去。就想在街上走一走。

我是北方人,小的时候见不到什么水,眼旱得很。澳门的水阔得很,无比的浩渺。在海上远眺岸上的高楼,好似活活地长在水里,像我的故乡的土里茁壮生长的葱、玉米和树。漫山遍野仿佛都是水。一团团白的云,在楼与楼间,楼与天间,天与水间,两岸间,由着性子轻盈地游弋,让生于北方的我的眼里灌满了自卑与羞涩。美,的确会因水而生。在水一方的城美得令人窒息,它让人目光盈盈,仿佛含着笑——或者伤,或者悲,或者痛,杂糅着海水一样丰富的情愫……

从码头出来,几步就入了城,那是所谓的城,我心中的城,它没有城墙,不要拾级而上,或者费劲地攀援、跳跃。我们似乎是在非常不经意之间,以不假思索的状态进入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像是回到故乡一般自然,没有大动静,风一样无痕。

我认为只有行走才是与城市私语的最好方式。其实不管在哪一座城市,你都不要习惯于走马观花,一掠而过。不管城市有多老,多神秘,多朴素,只要我们有耐心,用轻轻的、友善的、谦逊的步子和目光走过那一条条街,一道道巷,一种说不出来的很奇妙的感觉一定会油然而生。你甚至会产生错觉,自己就是城里的人,本地的居民,土著——一个一点都不伟岸的父亲,拉着女儿的手,在街头若无其事地徜徉,在超市里选一种水果,真是一股说不出的幸福。

澳门的老城是标准的“市井”制式。你看,前后左右四条道,差不多一致的长度,将中间围成一个方方正正的格子。格子里面、上头住人,格子四周都是店,格子上空都挂着这样那样的牌子,许多老字号“悬”在半空。一个一个的格子,由着我们一个一个地转。“巴掌”大的岛屿,买与卖之间,是澳门人的生活,在这里,似乎无人不言商。为了生活,不管是二十岁的少女、六十岁的老者、来自菲律宾的年轻打工者、川妹子或者湘妹子,都会无比的勤谨与和气。离开人声鼎沸、人头簇拥之处,深入幽静的偏巷,在清淡寂寞得能落几只麻雀的地方竟也见到地上摆着几件“古董”,几本旧书……我们转了很多个格子,转得几乎迷了向,一直转到夜幕时分。我们的心像老街一样和气,像那些经历了岁月和人烟的格子、店铺一样朴素与敦厚。

在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当我们的脚正要迈出去时,有车驶来,我们本能地退回,那车却无声无息地停了下来,里面的人默默地看着我们,像绅士或者淑女。这样一个镜头,充盈了我的眼,我的心,我的胸腔——对,那一刻,车、人,所有的,连空气,都给一个不相识的生命让出了宽阔的空隙。我拉着女儿的手,轻轻地对女儿说,这才是城市的心,你要多到这样的城市来。

夜里,我从一座高楼的二十一层的某一扇窗注视这座城市。目光所及之处灯火辉煌。我知道,这座城市丝毫不会感受到一个陌生人的呼吸与心跳,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世事更迭,并非麻木,而是宠辱不惊。只是,我愿意细细感受与聆听它的呼吸与心跳,像回到老家,急切地抚摸那一草一木,感受它的温度与湿度;越过沟壑,爬上山冈……在高处眺望。

我们继续在城市行走,可能像几个探险者,却不是在探险。是探索或者探求。

(节选自《散文选刊》2017·6,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澳门的城临海而立,既是所谓的城,也是心中的城;老城是标准的“市井”制式,街道、商店都给人以和气、沧桑又不乏古朴之感。

B. 作者说行走才是与城市私语的最好方式,用轻轻的、友善的、谦逊的步子和目光,耐心地走进一座城市,我们就能成为城里的人。

C. 第六段运用细节描写,写出澳门人的温婉知礼;“让出”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澳门人心中那种对生命及其意义的敬畏与尊重。

D. 全文以作者行踪为线索,为澳门而歌,形散神聚,情感真挚而不矫饰,文笔细腻而不冗繁,表达了对澳门这座城市由衷的喜爱。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澳门的?请结合文本概括。

3.结尾作者自称探险者,却说不是在探险,“是探索或者探求”,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