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找回语言的温度

孙和平

①语言生活看起来是社会个体的事情,但实际上,语言生活的风气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当今社会语言生活中,人云亦云、照搬照套、复制粘贴的浮躁现象普遍,人们似乎忘记了语言的初衷——“言为心声”。

②语言是有温度的,唯其有温度才能“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在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高速公路”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回望语言的出发点与本真,慢下来一些,倾听内心的声音,以找回语言的温度。

③有温度的语言,首先是表达的准确。表达者在遣词造句时,选择那些能真实表达自身立场和情意的词语和句子,语言也就因此打上了表达者自身的印记,具有了温度。遣词造句要弄清楚它们的本来意义和引申(或比喻)意义,同时,所用之词的概念所指、褒贬评价、理据所在、语体风格、搭配方式等,也都应该准确。

④有温度的语言,注重表达真情实感。为何孩童天真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因为孩童最接近生命本真的状态,不会虚与委蛇,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深厚而稳重的情感往往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其表达能够让人感受到表达者鲜明的态度和立场。因此,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不明哲保身,无所作为;不学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不含含糊糊,不清不楚。

⑤有温度的语言,尤其注重人文素养。人文素养重视德性修养,拒绝功利的价值取向,提倡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物。这些都能使我们成为有“温度”的人,语言也自然有了“温度”。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达者亲切有礼貌的状态最易被接受。古训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有温度的语言,需要注意场合,注意受众对象,注意言语分寸,有进退,有风骨,刚柔相济,既表达自己的观点,又有礼有节。

⑥有温度的语言,需要恰当使用副语言。语言的含义不仅取决于字面意思、言下之意,还取决于它的弦外之音。副语言往往能最为真实地流露出自身的情感和立场。比如柔和的声调,徐急相间的语速,对他人感受的关注等,都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形象。此外,正确运用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体态语,以及服饰语、界域语等,也能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⑦有温度的语言,要关注亲和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亲切有礼貌,注意称呼语、问候语、敬语、雅语、谦语等的恰当应用。有温度的语言表达虽不是冷冰冰、硬邦邦,没有感情色彩、感染力和立场观点,但也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过多的矫饰和夸张的感情渲染,甚至哗众取宠,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使用“有温度的语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副语言”?请简要概括。

3.第④段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