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气量

陈思炳

①气量关乎事业成败。孔子日:“恭则不诲,宽则得众,信则任焉。”《三国演义》中,周瑜少年英俊,才华出众,可惜心胸狭隘,气量太小,尤其容不得强于他的诸葛亮,竞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被活活气死。《水浒传》里的王伦,原是方圆八百里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却也“心地狭窄,容不得人”,对因“智取生辰纲”事发投奔梁山的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三位好汉予以拒绝,因此而遭杀身之祸。而梁山泊自从晁盖、吴用等人主事,做到了“有容乃大”,广纳豪杰,群贤毕至,使山寨由衰转兴。

②怎样做到气量的高境界?

③有容“长”之量。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丰富自身,成就事业。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而刘邦的对手项羽不能容人,连对忠心耿耿的老臣范曾也无端猜疑而逼归故里,遭至大批人才弃楚投汉。楚汉之争,最后以楚败汉胜为结局,也就势所必然了。

④有容“短”之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既有所长,也有所短。管鲍之交为史书传颂,而管鲍之所以能终生共事,友谊不减,与鲍叔牙能容人之短不无关系。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出得少,但在分配利润时却总是管仲多要,鲍叔牙并没有觉得管仲自私,而是认为管仲家里穷,多分点没关系。后来鲍叔牙还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辅佐其成就霸业,管仲也因此成为著名的政治家。

⑤有容“功”之量。别人有功劳,同事本应感到高兴,但有的人生怕别人功劳大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封建社会“功高震主”成为“警世之言”。春秋时期,越国谋臣文种辅助勾践灭亡吴国后,勾践害怕文种智谋超群,难以驾驭,威胁自己的王位,最终找个借口将其杀掉了事;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于国,赵王当众拜为上卿。反、正两方面例子都说明容人之功不容易。这只有那些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胸怀开阔的人才能做到。

⑥有容“过”之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伟人,多数能容人之过,魏征在任太子洗马时,曾劝李建成早日杀掉秦王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仍不计前嫌,加以重用,魏征也敢于犯颜直谏,成就了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

⑦有无大气量,关键还在于“心底无私”。一个私心严重,一心为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打算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气量的。陈毅同志有诗日:“心底无私天地宽”,今天,这诗句仍值得人们深思。  

(选自《杂文选刊》原创版2017年6月上)

1.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效果。

3.第④段画线句中“不无”能否换成“有”?为什么?

4.文中的刘邦、鲍叔牙、李世民,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