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澎湖列岛的底基为一隆起的玄武岩方山,是经过多次海陆升降、海蚀和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地势低平,宛如大小平盘浮在海面;平均海拔17米,一般在海拔20-30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是台湾省唯一雨量最少、气候干燥区域。

潮间带为涨潮水位最高时会被淹没而退潮水位最低时会出露的区域,是沿海渔民的重要生产区域。澎湖列岛多岩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古代澎湖列岛渔民因地制宜在潮间带创造了独特的捕鱼陷阱―石沪。石沪的主体是朝陆一侧陡、向海一侧缓的石堤,是渔民借助船只用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石块垒筑而成。石堤上有渔民“种养”的藻类、贝类等黏性大、吸附能力强的生物,石堤内侧是人工加深的潮池。目前澎湖列岛保留完好的石沪已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双心石沪,为近年我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遗迹之一。

(1)结合图文,据所学知识分析澎湖列岛终年温和、降水偏少的原因。

(2)简述因地制宜原则在澎湖列岛渔民修建石沪过程中的体现

(3)简述石沪“捕鱼”的过程。

(4)分析石沪损毁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石沪的合理建议。

高三地理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