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现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形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有些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

老子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道”。为什么不知道它名字,勉强叫它“道”呢?因为我们既听不见它的声音,又看不见它的形体。换句诂说,它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名”是随着“形”而来的,既然“道”没有确定的形体,当然就“不可名”了。

“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为什么老子要设定“道”是无形的呢?因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就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了,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是会生灭变化的。然而在老子看来,“道”却是永久存在的东西,所以他要肯定“道”是无形的。为什么老子又要反复声明“道”是“不可名”的呢?因为有了名,就会把它限定住了,而 “道”是无限性的。通常我们用名来指称某一事物,某一事物被命名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其他东西了。例如我们用“菊花”这个字来称呼“菊花”这个东西,既经命名之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了 。由于“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实常在的“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用概念来表达的。现在勉强用“道”字来称呼它,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道”虽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们感觉知觉作用的范围,但它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都说明了 “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老子又告诉我们,这个实有的存在体,在这宇宙间是唯一的、绝对的,它本身是永久长存的,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我外在的力量而改变,所以说它“独立而不改”。有些人把老子的“道”和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相比附,这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巴门尼底斯所说的“存有”,固然是指唯一的、绝对的、永存的,同时又认为它是不变不动的。但老子的“道”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所以说它“周行而不殆” 。“道”乃是一个变体,是一个动体,它本身是不断地在变动着的,整个宇宙万物都随着“道”而永远在“变”在“动”。“道”的变动,由是产生了天地万物。

(摘编自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书上的“道”字虽然符号形式相同,但它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观念的载体,在书中具有不同的涵义。

B. “道”作为形而上学的实存着,既无固定的形体,也无适且的称谓,我们无法用感觉知觉去直接接触到它。

C. 老子设定“道”是无形的,是因为他认为“道”是“不可名”的,如果“道”有了名,它就会被限定住了。

D. 在老子看来,“道”是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的永久常存的实有存在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总说老子“道”的三个义涵,然后较深入地分析了它的第一个义涵。

B. 文章中“道”的命名问题,巧妙引出“道”是永久存在的无形之物这一特征。

C. 文章第三段引用《老子》里的话,意在说明“常道”“常名”不可言表的特性。

D. 文章第四段比较“道”与“存有”的异同,是为了证明“道”的变动产生天地万物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道”这个字来指称具有无限件的“道”,只是一种勉强的命名方式,更恰当的名称还有待人们去发明。

B. 通常情况下,客观存在的亊物如果不被命为某个名称,那么它就不会被该名称限定住而存在其他命名的可能性。

C. 如果认同并坚持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观念,就可能造成用孤立、静止、 片而的观点看问题。

D. “道”这个不断变动的实存体,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万物还是由它所创生的。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