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洋红

⑴各种红色之中,我似乎是最爱洋红。

⑵咱们传统的大红,红得有庄严的意思在里面,总像是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的样子。而对大红,仿佛神灵在侧,你不敢贸然言语。大红也喜气,但那喜气里有一种不可冒犯的凛然,含着秩序感。说到底,大红令人拘谨。

⑶洋红就不一样了。洋红,红得明媚,热闹,很有一股扑面的民风。洋红像胆子大的花儿,可以乱开,春天开,冬天开,早上开,晚上开,山顶上开,溪水边开。哪里都可以热闹,随时都可以热闹,一路缤纷没关系,没人拿眼睛唬着你。

⑷从前,在我们乡下,做喜事,最喜欢用洋红了。

⑸小孩子出世,年轻的爸爸要到亲成家报喜,报喜时要送上喜蛋。红红的喜蛋,蛋壳上染了洋红。小孩子还没出世,乡下的外婆已经在准备小孩子的衣物了,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穿的戴的,一应准备齐全。还会准备一大叠尿布,是白土布做的,栽成两尺见方的方块,染上洋红。

⑹我记得,从前我奶奶经常会给小鸡的鸡毛染上洋红。那时的乡下,每到春天,几乎家家都会孵上一两窝小鸡,这样,左邻右舍的小鸡们在一起吃草啄虫时容易混淆,为了分辨出自家的小鸡,我奶奶就会买一点洋红放进碗里,然后一只只地染红小鸡头顶处的绒毛。我和弟弟那时经常帮奶奶捉小鸡,毛茸茸的小鸡在掌心上挣扎,令人又心疼又欢喜,我们手上也沾满洋红。

那些被点了洋红的小鸡、仿佛有了姓氏的孩子,在河边的阳光下啄食青苹,好像一朵朵活泼盛开的花儿。绿树青草与碧水之间,这一点一点轻快跳跃的洋红,让寂静朴素的乡下,也有了繁华生动。

⑻洋红是这样民间,它最有民间的热闹,不隔不硬。像天使,可以入住千万家。

⑼齐白石画画,最爱用的颜料是洋红,也叫西洋红。他笔下的梅花,不孤傲隐逸,不清寒冷艳,而是充满热闹和喜气,从中可见白石老人对世俗生活抱有一种饱满热烈的情意。他画梅,用的是洋红。他曾说:“昔时之胭脂,作画薄施,其色娇嫩,厚施,色厚且静,惜属草产,年久色易消灭。外邦颜色有西洋红,其色夺胭脂,余最宝之。”与中国的胭脂相比,他还是更喜欢洋红,洋红更饱满,更有生命力。

⑽有一回,诗人艾青在伦池斋的一本册页上看到齐白石画的櫻桃,鲜艳可人,就想买,结果价格没谈妥,于是转身去齐白石家求画。白石老人当即给艾青画了一幅櫻桃,可是,却没有艾青在伦池斋的那本册页上看到的好。白石老人说:“西洋红没有了。”

⑾因为缺了洋红,即使是齐白石一手画就的画,也会逊色得叫人黯然。

⑿洋红,热烈,明亮,又有一种民间的亲和,最易打开人的心扉。所以,吴昌硕用洋红,齐白石用洋红。

⒀初夏去乌镇,逛过茅盾故居,逛过染坊,走过小桥流水,走过悠长的街巷,临走买了一件麻布开衫。瘦瘦长长的苎麻开衫,洋红色,穿上身,搭配白色长裙,特别入画。

⒁后来,有一个画家画我,我就穿了那件洋红色的开衫。那幅画,画家很喜欢,画面热烈,人物像要从画里跳出来。画家画我的洋红开衫,用的洋红颜料,是特意托人从国外买回来的,明亮,生动。

⒂如果没有那件洋红开衫,那幅画,大约也会寂然朴素一些罢。

⒃我们住在民间,没有太多的大事要做,最惬意的时光是穿一件洋红的衣裳,或者披一件洋红的丝巾,沐浴着无边无际的阳光,悠然于垄上,做一个实实在在欢喜的人。

⒄把洋红当成姓氏,明亮地活着,热烈地爱着。把自己散养在民间,在缓慢的光阴里。

1.我眼中的洋红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

2.第⑵段一整段写大红,有何用意?联系上下下文进行简要回答。

3.文中写了哪些与洋红相关的故事,请概括出其中三件。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外邦颜色有西洋红,其色夺胭脂,余最宝之。(解释句中的加点字)

(2)那些被点了洋红的小鸡,仿佛有了姓氏的孩子,在河边的阳光下啄食青草,好像一朵朵活泼盛开的花儿。(从修辞角角度赏析句子)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自然引出下文对与洋红相关故事的叙述。

B. 文章是一篇充满美感的作品:景物之美、人情之美、民俗之美。

C. 文章语言简洁平淡、自然质朴;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D.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和慢节奏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