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材料一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变法?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2)材料二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3)由材料三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