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

①九岁那年春天,父亲带我去北海公园玩。回家的路上,暮色四起,带着解冻的寒意,沿湖边徐行,离公园后门两三百米处,父亲放慢脚步,环顾游人,突然对我说:“这里所有的人,一百年后都不在了,包括我们。”我愣住,抬头看父亲,他镜片闪光,隐隐露出一丝嘲笑。我虽自幼起常思考死亡,还是无比震惊,很久都没缓过劲儿来。

②对父亲最早的记忆来自一张老照片:背景是天坛祈年殿,父亲开怀笑着,双臂交迭,探身伏在汉白玉栏杆上,这张照片摄于我出生前。喜欢这张照片,是因为我从未见他这样笑过,充满青春的自信。我愿意相信这是关于他的记忆的起点。

③“1949年10月,我们给儿子取了小名‘庆庆’。有了第一个儿子,我们俩都很忙。美利给儿子做小衣服,经常给他洗澡;由于母乳不够,每天还喂几次奶糕。我经常抱他在屋里走来走去,拍他入睡,还变换各种角度给他照相。小家庭有了这个小宝贝,一切都有了生气。”(摘自父亲的笔记)

④我出生后不久,我们家搬到府前街,离天安门城楼很近。每逢国庆,父亲抱着我,和邻居们挤在小院门口,观看阅兵式和游行队伍。最壮观的还是放礼花,次日清晨,在小院里捡起未燃的礼花籽.排成长串儿,像点燃导火索般点燃它,五颜六色的火花转瞬即逝。

⑤父亲喜欢带我坐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从街上驶过。非高峰时间,车很空,扶手吊环在空中摇荡。我喜欢站在司机身后.看他如何摆弄镀镍操纵杆。我和父亲管它叫“当当车”。

⑥“庆庆很不愿意上托儿所,每到星期六去接他,总是特别高兴,而星期一早上送回去就难了。有个星期一早上,怎么劝说也没用,他只有一句话;‘我就不去托儿所!’我们急着上班,只好骗他说去动物园,他信了。快到时他脸色紧张起来,看出是去托儿所,便大声哭叫,我紧紧抱住他,怕他跳车。到了托儿所门口,他在地上打滚,我只好硬把他抱进托儿所,他看见阿姨才安静下来,含着眼泪说了声‘爸爸,再见!”’

⑦我自幼抵抗力差,托儿所流行的传染病无一幸免。尤其是百日咳,咳起来昏天黑地,彻夜不眠,父母轮流抱我。一位医生说,只有氯霉素才有效。这药是进口的,非常贵,父亲用积攒的最后一两黄金买下十几颗。遵医嘱,每颗去掉胶囊,分成两半,早晚各服一次。那药面特别苦,一喝就吐。父亲对我说,这药特别责,你要再吐,父母就没钱再买了,这次一定要咽下去。我点点头,咬牙流泪把药咽下去。

⑧“庆庆出麻疹,住在托儿所隔离室。我们去只能隔着玻璃窗看他,但他也很高兴,比划着手势跟我们交谈。后来听托儿所阿姨说,那天我们走后,他一夜站在床上,通宵不肯睡。”(摘自父亲的笔记)

⑨我年幼时父亲很有耐心,总陪我玩,给我讲故事。他在一个小本子的每页纸上画个小人,每个动作略有变化,连续翻小本子,那小人就会动起来,好像动画片。后来,妈妈起得早,帮钱阿姨准备早饭,我和弟弟妹妹赖在父母床上,跟父亲玩耍。有一阵,我们迷上语言游戏,比如按各自颜色偏好,管父亲叫“红爸爸”、“蓝爸爸”和“绿爸爸”,再随意互换,笑成一团。

⑩父亲确有不同的颜色。

与父亲最早的冲突在我七岁左右。那时父母不知为何开始经常吵架,似乎只有如此,才能释放某种超负荷的压力。我总会坚定地站在母亲一边。父亲发起脾气来丧心病狂,形同暴君,整个变了个人。一天晚上,父亲认定我偷吃了点心。我虽以前偷吃过,但那回纯属冤枉。我死不认账,被罚跪并挨了几巴掌。最让我伤心的是,母亲居然站在父亲一边,尽管她暗中护着我,拦住鸡毛掸子的暴打。

红爸爸蓝爸爸绿爸爸,突然变成黑爸爸。

.后来.父亲被借调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在教务处工作。父亲在他宿舍旁临时借了个房间给我们,那里伙食好,周末放电影,设备先进,有专用乒乓球室。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我们想尽办法让孩子吃得好些,怕营养不良影响他们的发育成长,学院在校内拨出一块空地,分给职工们作自留地。我把给我的三分地种了绿豆和白薯,平时没时间管,到秋天倒收获不少。我和振开一起把绿豆、白薯装进麻袋运回家里,总算添了些口粮。”(摘自父亲的笔记)

那是我头一次干体力活儿。顶着毒日头,用铁锨挖出白薯,抖掉土疙瘩,装进麻袋。父亲蹬平板三轮车,我坐在麻袋上,为劳动的收获骄傲,更为与父亲平起平坐得意。

堆在阳台过冬的白薯变质了,我坐在小板凳上啃烂白薯。父亲刚买来牡丹牌收音机和电唱机。收音机反复播放《春节序曲》,和烂白薯的味道一起潜入记忆深处

(作者:北岛,原名赵振开。文章有删改)

1.作者说“父亲确有不同的颜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

2.文章多次摘录父亲笔记里的内容,有何作用?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次日清晨,在小院里捡起来燃的礼花籽。排成长串儿,像点燃导火索般点燃它,五颜六色的火花转瞬即逝。(从修辞的角度)

(2)最让我伤心的是,母亲居然站在父亲一边,尽管她暗中护着我,拦住鸡毛掸子的暴打。(从用词的角度)

4.结合最后一段的画线语句,说说结尾的妙处。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