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被压扁的沙子(节选)

①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②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③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④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 斯石英比沙子要重。

C.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D. 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2.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   )

A. 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 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 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 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3.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