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路顺风快递哥

王彦

①最近常会想起他。说实话,我已经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或者根本就没留意过他长得什么模样。当时我真正在意的是,他到底认不认得路。

②春节前的一天晚上,与一个久违的同学相约吃饭。从地铁口出来,走进一条小巷,环顾四周,突然觉得不太对劲。那家饭店关门了?还是我走错路了?这时,同学打来电话催促:“不是说已经出地铁了,怎么还没到?……又迷路了!哈哈——”话筒里传来一阵笑声。上学时,同学就知道我是个路痴。所以,听说我迷路了,她说了个“又”,却并不意外,只是笑着嘱咐我打开手机导航,按地图走。

③“好,好。”我答应着,挂了电话。可这会儿偏偏手机信号不好,半天也联不上网。正着急,抬眼看见一快递员骑车停在路口,边等红灯边拨电话。真是老天眷顾笨小孩,还有谁比快递哥更认路呢!我兴冲冲地走上前去:“请问,您知道贵德大厦怎么走吗?”

④“不在这条路上,你得走到前面路口,向右拐,然后穿胡同,走到头,再左拐……”“哦,右拐,然后到哪儿再拐?”见我一脸迷茫,快递哥爽快地说:“我正好也往那边去,上车,我带你一程吧。”上还是不上?我犹豫了。那快递三轮车后面是一个大大的铁皮箱,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快件,能坐的位置,只有快递哥的长条形座位,地方倒是够大,只是我和他素昧平生,且又是晚上,安不安全?不上吧,这时正是下班的晚高峰,出租车一时半会儿打不到,而且辜负了人家的好意也不好。算了,我也干脆点,抬腿上车。

⑤平时没少和快递哥打交道,但坐快递车,还是头一回。正是腊月天,北京冷风刺骨,这三轮车无遮无挡,再加上车速很快,更添了几分寒意,我不禁拉低帽檐,裹紧大衣,眼睛余光扫过旁边的快递哥,却见他光着脑袋,迎着风。“这么冷的天儿,也不戴个帽子,不冷吗?”“习惯了。”聊了几句,才知道他是河北人,来北京3年多了,每天都跑这一片儿,清晨五六点出门,晚上九点以后才收工,经常周末也不歇。

⑥“这么辛苦啊!”我脱口而出。从前常因快件未及时到,没好气地打电话催促快递员,却从没想过他们这么不易和艰辛。“这不算什么。我当过兵,在部队摔打过,不怕吃苦。”他淡淡地一笑。他说,趁年轻多挣点钱,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再做点儿小生意。看着他黑红的脸庞和被风吹皴的皮肤,似乎提前磨蚀了青春,但那不设防的目光和朴实的话语,又分明透着孩子般的单纯和蓬勃的生气。

⑦“前面就是贵德大厦了!”他停住了车。“还是你的顺风车快!”我谢过快递哥,下了车。他呢,又像风一样,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⑧见到同学,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她:“今晚我遇到了个好人,他用快递车把我捎来的!”“要你钱了吗?”“啊?”我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

⑨同学这一问,倒是提醒了我。可下车时,如果他向我要钱,或是我掏钱给他,那原本简单的美好,恐怕要被抵消大半了吧?的确,他需要钱,但不是用这种别扭的方式去获取,我也不想用钱去轻视他的尊严和善意。

⑩这个晚上,我和久违的同学面对面坐着,却没了来时的兴致,一种说不清的情绪横亘在心里;而还不能算认识的快递哥、一个不知姓名的退伍老兵,于我而言,却是亲近的。

这之后,每每收取快递,总不免想起他,他应该还光着头在风中的街巷间不知疲倦地穿行……不管怎样,我衷心祝福他:快递哥,一路顺风!

(选自《解放军报》2018年2月28日,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②段“只是笑着嘱咐我打开手机导航”中的“只是”可不可以删去?请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快递哥这一人物形象。

5.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记叙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快递哥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