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皇帝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马克思评价的是哪一场战争?此次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能反映列强侵略方式进入新阶段的条款是什么?

(3)材料三中清政府收到“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4)近代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政府腐败、技术落后、制度落后等

落后就要挨打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时间和内容可知,马克思评价的是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这一事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一条款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到来之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年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对抗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其他原因包括: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军事落后等等;从中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决心。

【题型】综合题
【结束】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思想解放】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取得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有何特点?

【答案】(1)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近代化进程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思想启蒙作用

(3)三民主义;推翻封建帝制

(4)新文化运动

(5)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在19世纪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的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运动揭开了违心变法的序幕,所以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三中的孙中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是最大的革命成果。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以此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5)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可知,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文化科技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特点。

【题型】综合题
【结束】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又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爆发在何地?“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答案】(1)19世纪中叶;增加到200万人

(2)冲破封建思想束缚,解放青年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3)北京;前期学生,后期工人

(4)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可知,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19世纪中叶;从1914年到1919年,无产阶级增加到200万人。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又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可以归纳出,新文化运动冲破了封建思想束缚,解放了青年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于北京;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6月3日,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开始以工人阶级为主。

(4)根据材料一可以归纳出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为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根据材料二可以归纳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根据材料三可以归纳出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题型】综合题
【结束】
23

习近平说:“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回顾党走过90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无比的自豪。

【会议篇】

(1)下列图片与哪次会议有关?何时召开?

【奋斗篇】材料二: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阅读材料二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合作篇】材料三: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是深刻的,很有教益。合则双赢、分则两害,是国共合作的宝贵经验。

(3)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和国民党合作。国共初次合作创立的第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感悟篇】材料四: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曲折、艰辛的历程后,你有什么感悟?八年级历史答题纸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